真正的觉醒,是从学会“放手”开始
真正的觉醒,是从学会“放手”开始
我们常常感到疲惫和困惑,仿佛被无数看不见的线牵引着。这些线,名字叫“关系”。
阿德勒心理学中有一个观点:人绝大多数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我们渴望被认可、被喜欢、被重视,却又常常在追逐这些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而真正让人获得自由的,恰恰是重新审视关系,并有勇气“放手”。
人生而孤独,也终将独自前行。《百年孤独》里说:“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我们独自降临人间,也终将一个人告别世界。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每一段关系,都只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意义上存在。有些人带来温暖,有些人带来教训——他们的出现不早不晚,一切刚好,但也从非常驻。关系是流动的,我们也是。
人往往害怕孤独,于是不断向外寻求情感依靠、价值认可,甚至利益支撑。但这就像站在一块浮冰上寻求安稳——一开始觉得踏实,但当浮冰融化,人便会陷入冰冷的现实。依赖他人,本质上是把自己情绪的遥控器交给了别人。
许多关系走到僵局,都始于“过度期待”。我们以为那是爱,是关心,背后却藏着控制的手。父母以爱之名安排孩子的人生,伴侣以在乎为由侵入对方的空间……我们试图让他人填补自己的缺失,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自己不快乐,对方也想逃离。
放手,不是冷漠,也不是放弃,而是明白:没有人是为满足我们的期待而活的。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愿存在,是一种妄念。期待越高,受伤的可能越大。
罗兰·米勒在长期的人际关系研究中发现:越是在乎一段关系,人越容易感到失望。为什么?因为当我们对他人设定标准,而对方未能符合,痛苦便产生了。对别人苛刻,本质上是对自己的折磨。期待如同执念,越沉迷,就越难以解脱。
真正的和解,是从“允许”开始的——允许自己做自己,也允许别人做别人。不轻易干预,不随意评判。《与神对话》中写道:“评判其他灵魂的旅程并不是你的任务。你的任务是去确定你的身份。”一个人的成熟,是从管好自己开始的;而一个人最大的善意,也是不轻易插手他人的人生。
可惜生活中,总有人自己尚且活不明白,却热衷于指导别人、索取价值,并觉得理所当然。
如果你也渐渐明白这些,不妨试着放下执念,看淡得失。对关系放手、对结果看轻,接纳无常与流动。这不是悲观,而是深刻的松弛与清醒。
人生辽阔,唯有自己才是自己生命的见证人和承担者。愿你拥有陪伴的温暖,也有独行的勇气。
推薦
-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