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整天听很多大师讲河洛文化对我们中华文化的影响,我相信大家对河洛是哪里都不是特别清楚,也可能经常听的云里雾里。我决定来做一个比较明确的描述。(河洛地区的核心区域,是洛阳所在的洛阳平原(或称伊洛平原)。洛阳平原,由洛河、伊河(洛河支流)下游冲积而成,主要包括今日洛阳市区、偃师区,也涉及孟津区、巩义、宜阳、新安等县(市)一部分。古代所称“中国”“天下之中”“中土”都指这一带)。
众所周知,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是指起源于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核心区域文化,也是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的母体 ,属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的根文化。河洛文化里最出名的当属河图洛书,太极图是河洛交会的自然现象,这是因为太极图很像是黄河洛河交汇形成的旋涡,通过这个自然现象触发灵感,人族伏羲才创造出太极和八卦。据说但凡是研究易经的,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河洛寻根拜祖,也就是河洛汇流处。这里也是少林拳,太极拳,轨迹拳。的发源地。河洛文明同时也在客家社会结出硕果。客家妇女四头四尾的持家智慧,实则是古河洛文化男主外女主内伦理的创造性转化。伴随着客家先民的南迁脚步,将中原先进农耕技术,水利经验与南方山地结合,使贫瘠之地变为金色梯田,在山地农耕环境中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据地方县志资料记载: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列的前120大姓共占汉族人口的90.11%,也就是说14亿人中有12点7亿人姓这120个姓。在这120大姓中,全源于河洛地区的姓氏有52个,即李、张、陈、黄、周、林、何、宋、郑、谢、冯、于、袁、邓、许、傅、苏、蒋、叶、阎、潘、戴、夏、范、方、石、姚、廖、孔、康、江、史、邵、段、雷、汤、尹、武、赖、樊、兰、殷、陶、翟、安、倪、严、牛、温、芦、俞、葛,部分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45个,即王、刘、赵、吴、徐、孙、胡、朱、高、郭、罗、梁、韩、唐、董、萧、程、沈、吕、卢、蔡、丁、魏、薛、杜、钟、姜、熊、陆、白、毛、邱、秦、顾、侯、孟、龙、黎、常、贺、龚、文、施、洪、季;两项合计,起源于河洛的姓氏共有97个,占120大姓的80点8%,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点49% 。河洛文化在客家地区的影响也可以说非常的巨大,比如说客家话就是将河洛方言与南方地区的方言融合,创造的新语种。客家山歌中的对歌,也就是《诗经》国风演唱形式的现代演绎。同时客家建筑也是根据河洛地区的建筑改良后的经典呈现。福建永定土楼是将河洛四合院空间形态推向极致,其布局既符合儒家聚族而居理念,又具备军事防御功能。广东梅州地区的围龙屋前面的半月形池塘,也是对河洛天圆地方宇宙观的模仿,但又解决南方山地排水难题,同时也解决了消防问题。可以说这些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东方文明璀璨明珠是至高的荣誉。在全球化浪潮中,客家人正以河洛文化为基因,以创新精神为动力,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传奇。河洛文化与客家精神的对话,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文明之花。(完)
推薦
-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