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君子易 - 周易的学派类别

20.png

在学业和研究《周易》之前,要了解从古到今,《周易》主要衍生出哪些学派理论。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关于《周易》的类别,主要有两大类。


①义理派

认为《周易》主要是讲天道,以及在天道运行下人们所经历的教训与经验的著作。这种认知和研究方向主要从《易传》之后形成,《系辞传》中有:《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这是说《周易》这本书包括了天道、地道、人道等多方面的内容。《易传》之后,解释《易经》的主要有两大派,即象数派和义理派。


象数派:主张通过研究象和数来弄清《易经》的内容。所谓“象”,指卦象,卦辞和爻辞中的物象,如乾卦的卦象是三个阳爻,所取的事物是天、君王、父亲等,包括爻辞中提到龙:“潜龙、见龙、飞龙、亢龙”等,都属象的范围。所谓数,指《系辞传》中提到的天地之数和大衍之数等等。


理学派:认为《易经》一书中的象数部分并不是主要内容,周易的重点是以卦辞、爻辞等来阐发哲理,比如乾卦的周流不息,阐发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柔顺承载,阐发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无论是象数派还是义理派,很多都是把《周易》和《易传》混同起来,因此,这两派其实都有把《周易》一书走向哲理化的倾向,最后都是告诫与指引处于不同环境与阶层的人,该如何行事,只不过切入的角度不一样。


②卜筮派

南宋的朱熹对于《周易》的观念可以说有了非常重要的改变。朱熹在易学上虽然是承继程颐这一脉,但他在对《周易》一书性质的认识上,却是有着他独到的见解,在《周易本义》中讲了卦相,包括爻辞、爻相的吉凶。


程颐的《程氏易传》,继承了王弼以及周敦颐的义理学派传统,主要是把《周易》从哲理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分析。但是在朱熹看来,程颐解释的《周易》,不算是原汁原味的内容,而是程颐自己悟出的一些道理,并没有涉及到《周易》其本身的内容和作用,而朱熹主要的观点是认为《易经》本来就是提供占卜的书籍。这也就是历史上关于《易经》一书性质的第二种主要看法:卜筮。大家也可以看到朱熹的《周易本义》中,专门讲了占筮的仪容仪表,方式方法,包括朝向,器具等等,还有大衍之数的讲解,主要是从义理以及占卜的角度来阐发出哲理和学问。


在《周易本义》开篇讲乾卦的时候就说:“此圣人所以作《易》教人卜筮,而可以开物成务之精意,余卦仿此”;“初九,其占曰勿用;九二,其占为利见大人;九三,乃危地矣,君子处危地而无咎;九四,其占能随时进退,无咎......”。在《周易本义》中,除了讲义理之外,对应的占筮的判断总结,每一个卦爻是都有的,虽然不至于让我们照本宣科去套用,但还是非常有参考意义的。朱熹的这种认识在当时是非常有开创性的,等于把这些占筮的道理,堂而皇之,大大方方的摆上来,在今天看来,很多占筮的判断基本上都是正确的。


《易经》虽然是卜筮之书,但朱憙的理论中,也不仅仅是用来卜筮的,其中仍包含了天下万事万物之理,二者相辅相成,而不是单纯的哲理之书。

到如今来说,《周易》的发展和研究,就是围绕着占筮和哲学来论述的,各有其理,黄寿祺先生的《周易译注》中就认为“《周易》以占为表,实以哲学为里,是一部独具体系的哲学著作。包括后来的金景芳老先生也是围绕这个主旨论述周易,同样到今天,《周易》的研究与理论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但核心主旨其实都是围绕着义理和卜筮去论述


推薦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

微信图片_20250320120828.jpg

收起

取消
  • 首页
  • 游学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