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孝亲供养法会 | 慎终追思,祭奠先祖!

20.png

清明

微信图片_20250328102654.jpg清明节俗称祭祖节,与中元节、寒衣节并称为三大“鬼节”。清明节最早可追溯于上古时期的春秋二祭;春为清明,秋为中元。自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敬天法祖与祭祖报恩就成为了清明节的元素,是超度历代宗亲、普度亡魂、施食的重要时节。清明节除了表达对祖先的哀思外,也是祈求祖先在新年伊始保佑子孙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神圣时刻。在道教视野中,清明节是上半年阴阳态势、气运起伏的重要节点。“清明”二字,是指天明地洁、气象清朗。道教典籍《太平经》中有“夫道,乃天也,清且明,不欲见污辱也。”意思是说当天下处于“清明”状态的时候,会呈现出大地万物欣欣向荣、和谐安宁的局面;而当一个人处于“清明”状态时候,就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两千多年来,清明节扫墓、春游等习俗,不仅蕴涵着传统的中华伦理精神,而且与道教提倡的“回归自然”的生命伦理相互辉映。

祭亡斋醮

同古代的上巳节、寒食节一样,清明节的祭祀活动,并不局限于只对自己死去的亲人和先祖的悼念,而是对所有亡灵,也是对客死他乡的孤魂野鬼进行抚慰和安顿。道教于清明节举行的祭亡法事简称“放焰口”或“超度”。是为民众提供清明祭祀祖先,超度亡灵以及祈福禳灾而起建的道场,而“放焰口”这一称呼来源于道教的一位神仙——萨祖。萨祖,即萨守坚真人,宋代四川西河人。少时学医,悬壶济世。因误药杀人,遂弃医学道。遇虚靖天师,授以五雷正法。后游于闽中度王灵官,道成后奉为一元无上萨祖真君。他将铁罐加符,利幽拔苦,赈济孤魂,垂科度亡,普度众生。因此而称为“铁罐焰口”。“放焰口”是道教度亡道场的俗称,即斋主设置水陆道场,请道士念咒施法,把清水、食物等供品化为醍醐甘露,以赈济去世的九世父母及孤鬼亡魂,使之得到超脱,往生天界,永离苦海。通过庄重肃穆的法事活动,既让神灵见证斋主敬天法祖、报答亲恩的孝心,也为生者祈福,保佑其福寿康宁,吉祥如意;为死者超度,使其脱离苦海,共赴仙乡。

祭祖的意义

“生死两相隔,思念无尽时”,清明祭祖,不仅是对先辈生养之恩的缅怀,更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这种源于灵魂深处的执着本心,以及其所衍生出的虔诚举止,清明节祭祖背后的价值观,是一种对血脉责任感的明了,一种对孝道文化的认同,一种对中华历史传承的体认。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微信图片_20250320120828.jpg

收起

取消
  • 首页
  • 游学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