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易龙马负图寺
龙马负图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会盟镇雷河村,北临黄河,南依邙山,是一座为纪念“龙马负图”传说而建的千年古寺,被誉为“河图之源”、“易学祖庭”。以下是关于该寺的详细介绍:
一、历史背景
1.传说起源
据《周易·系辞》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1)伏羲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一匹龙马(龙首马身的神兽),背负“河图”,伏羲据此推演八卦,开创华夏文明。这一传说被视为中华哲学与易学的起源。后被称为《周易》来源。
(2)大禹时,洛阳境内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2.建寺时间
寺院始建于东晋永和四年(公元348年),原名“浮图寺”,后为纪念龙马负图之事更名为“龙马负图寺”。历代多次重修,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风格。
二、主要建筑与景观
山门:悬挂“龙马负图寺”匾额,两侧有“河图之源”、“人文之祖”石刻。
龙马雕像:寺内广场矗立龙马石雕,再现传说场景。
钟鼓楼:寺院东西两侧,保留明清时期的钟鼓文物。
河图洛书碑:刻有神秘的古河图、洛书图案,象征宇宙时空的原始密码。
伏羲殿:主殿供奉伏羲塑像,殿内壁画描绘龙马负图、伏羲画卦的故事。
文王殿:周文王结合河图、洛书,演绎伏羲八卦,称文王八卦、后天八卦,并作八八六十四卦,作卦辞。是为《易经》。
孔圣殿: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对《易经》进行解读,作《十翼》亦称《易传》。《易经》和《易传》合称《周易》。
三皇殿:殿内伏羲像居中,炎黄二帝塑像分列左右。
女娲宫:塑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互缠形象。传说伏羲和女娲结为夫妻,繁衍了人类。
三、文化意义
易学圣地:作为“河图”诞生地,吸引易学研究者、文化学者前来朝圣。
祭祀活动:每年农历三月三(伏羲诞辰)举办庙会,有祭祖、民俗表演等活动。
四、小贴士
若对易经文化感兴趣,可提前了解河图洛书的象征意义。
寺院环境清幽,适合喜欢历史与哲学的游客静心探访。
龙马负图寺不仅是宗教场所,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展现了黄河文化“根在河洛”的深厚底蕴。
推薦
-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