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即本质,频率即规律,共振即连接
这是由科学家特斯拉提出的关于宇宙本质的理解,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世界观。
这个观点其实和创伤、心理学、冥想等等都有契合的地方,我们是可以在生活实践中去体会和觉察的。
1
特斯拉的访谈
这个观点的源头应该是1915年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发表在《纽约时报》的访谈。原文是:
“If you want to find the secrets of the universe, think in terms of energy, frequency and vibration.”
若你想揭示宇宙的奥秘,就从能量、频率与振动中去思考。
在访谈中,特斯拉进一步解释:“每个生命体都是与宇宙齿轮啮合的引擎。看似只受限于周遭环境,但实际的影响力辐射至无限远。在无垠宇宙中,没有哪个星座、星云、恒星或行星,不与人类搏动的心脏产生共振。”
他认为,万物皆由不同振动频率的能量构成。
当两个系统频率趋近时,就会发生能量转移,也就是共振。
2
人的能量场
如果把人作为一个系统,每个人就是一个能量场。人与人的深入交互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躯体共振——我们都被一种氛围包裹,在这个氛围中同频。
Raja老师在《具身情绪》里也提出了,人与人之间通过电磁和量子力学实现的非语言互动(即人际共鸣)在沟通和调整情绪体验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说,身体各个部位的筋膜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连续不断的网络结构。这种结缔组织基质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可以作为一种信息雷达,接收以生物能量场形式从外界传来的信息。
在我们的细胞深层,基因上微小如天线的细丝具有改变基因表达的能力,这些细丝会根据来自大脑和身体生理状态内外的生物能量场进行振动。
这是非常学术的表达,如果要觉察到自己或者他人的能量场,需要训练自己的觉察力和感知力。
放在生活场景中,我们容易被外在的什么事物、情绪吸引,就说明了我们内在有怎样的频率。放在关系中依然如此,我们容易进入一段怎样的重复性的关系,也说明了我们内在有着某种频率来吸引这类人、这种关系。
放在咨询场景中,我相信一个好的咨询过程,一个修复创伤的过程,也一定会发生躯体共振,产生能量的交互和转移。
这也是一种很深的连接。
3
感恩调频
在“心力成长行动营”的设置里,有一条是“我想感恩”。一开始我并不是很习惯,觉得每天都是那么些人那么些事,感恩的那一栏没有什么好写的。
其实不然,感恩最大的作用是调整内心的频率。把一些怨念、失望、纠缠,转化成一种感恩的频率,这是随着转念而发生的。内心的频率如果能随着一念而转,我们的心态、状态自会不同。
推薦
-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