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文化(三)

20.png

六是史官文化及史学。与河洛地区极其丰富多彩的历史相适应,这里诞生了我国的史官文化,也涌现出了众多著名的历史学家,产生了许多史学经典著作。范文澜说:“周朝重史不重巫……儒家所传经书,其原始部分大都是两周史官旧藏的典册。”(《中国通史》)陈昌远说:“由史官记其事,所以西周史官及其史学的兴起也当在洛邑,在中国史学上占有重要地位。”(《先秦河洛历史地理与河洛文化历史地位考察》)《尚书》中的许多篇章诞生于洛阳,司马迁在洛阳受命写《史记》,班氏兄妹在洛阳著《汉书》,陈寿在洛阳撰《三国志》,司马光在洛阳完成《资治通鉴》等,便是其中最光辉的代表。

七是文学艺术。河洛地区是中国文学的发祥地,河洛文学艺术是河洛文化中绚丽多彩的组成部分。《尚书》开中国散文作品之先,《诗经》是第一部诗歌总集。《尚书》中的不少篇目,《诗经》中的不少诗作,代表着河洛文学的最初成就。西汉时洛阳人虞初著的《周说》,被誉为小说的开山之作。汉代辞赋、建安文学、汉魏文章、唐诗宋词,成就了河洛文学的辉煌。河洛地区是我国民族艺术的重要发祥地,河洛艺术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诸如音乐、舞蹈、书法、绘画、雕塑、曲艺等,都在中国传统艺术史上留下了最为光彩夺目的一笔。

八是科学技术。从非常久远的年代开始,聪明智慧的河洛人就有了许多发明创造,如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等。二里头夏都斟鄩遗址出土的青铜礼器,是迄今最早的一批青铜礼器,夏代的杜康则在洛阳发明了酿酒。夏商之后,河洛地区涌现出众多的科学家、发明家,他们的成就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创造,谱写了中国科技史的光辉篇章。如东汉太史令张衡创制浑天仪、地动仪、指南车、记里鼓车、测影土圭,东汉宦官蔡伦创制“蔡侯纸”,王景主持治理黄河;魏晋时的发明家、给事中马钧创制龙骨水车、水转百戏并重制指南车,刘徽注《九章算术》,太医令王叔和著《脉经》,西晋司空裴秀创制《制图六体》;隋代开凿大运河;唐代僧人一行在河洛地区测子午线,唐三彩的烧制;宋代洛阳牡丹的栽植培育;元代郭守敬在河南府登封县修建观星台等。

九是教育。文化与教育密不可分,河洛教育是传播、弘扬河洛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尊师重教是河洛人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和社会风尚。偃师二里头夏都斟鄩,有研究者认为已有最早的“庙堂式大学”;东汉洛阳太学,是世界上有迹可循的最早的国立大学和研究生院;东汉鸿都门学,是世界上最早的高等专科艺术学校;西晋在太学之外,首设国子学;隋代炀帝设国子监,成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又于洛阳首创科举取士之制;唐代时,武则天在洛阳首创殿试,设武举;开元十二年(724),唐玄宗在洛阳建丽正书院;宋时西京洛阳有嵩阳书院等。可以说这些都具有开一代之风的作用。

 (未完待续)


推薦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

微信图片_20250320120828.jpg

收起

取消
  • 首页
  • 游学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