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四)
十是名人文化。河洛地区曾涌现过灿若群星的文化名人,他们的业绩和贡献,是中国、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十一是民俗文化。河洛地区曾长期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的民风民俗、节日庆典、婚丧嫁娶、衣食住行、游戏娱乐,都会产生表率作用,深远地影响着其他地区。同时这里也会吸取、容纳各地的风俗时尚。
十二是姓氏文化。有研究者统计,在当今120个大姓中,全部或部分源于河洛文化圈(今河南省境)内的有97个,占80%以上。而97个姓中的大部分又源于河洛地区。
十三是园林花卉及牡丹文化。“天下名园重洛阳。”商周时期,河洛地区已经萌生了园林的雏形;吕不韦所建洛阳南宫,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园林;秦汉以降,东汉洛阳的西园、毕圭苑、濯龙园,魏晋的芳林园、金谷园,北魏的华林园,隋唐时期的西苑、上阳宫、绿野堂、平泉庄,宋代的富郑公园、赵韩王园、仁丰园、独乐园、湖园等,都堪称中国园林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于研究中国园林史、园林文化和园林艺术有重大价值。
历史上,河洛地区的花师、花工和广大劳动人民,曾经培育出了不少名贵花卉,牡丹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代表。洛阳是中国牡丹园圃栽植的发祥地,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早的牡丹栽植中心。据记载,洛阳牡丹人工栽植始于隋,繁荣于唐,甲天下于宋。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撰有《洛阳牡丹记》一文,他在文中对全国各地的牡丹作了对比,然后得出了“是洛阳者为天下之第一也”的结论。他还有诗句曰“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于是,“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从此流传海内外,故牡丹也称京花、洛花、洛阳花等。
十四是文物古迹。河洛地区是文物古迹十分密集的地区。单就洛阳市讲,现在已有世界遗产3项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54 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15 处,还有数百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都是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未完待续)
推薦
-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