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马负图寺讲解词

20.png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华夏文明的肇始地,人文始祖伏羲的画卦处一龙马负图寺,国内一所著名高校的校长在参观龙马负图寺时,感叹地说:“洛阳是中国最有文化的地方,而龙马负图寺是洛阳最有文化的地方。”让我们走进这最富文化底蕴的龙马负图寺,接受国学文化的洗礼。

龙马负图寺位于洛阳市孟津区会盟镇雷河村,是为了纪念上古时期三皇之首的伏羲在此降服龙马,依据龙马背上的旋纹画出八卦,开创华夏文明而修建的。来到山门外,看到的正中的匾额龙马负图寺五个大字为山东大学教授,我国易学学会会长刘大钧所题。两边是“河图之源,人文始祖”八个大字,龙马背上的旋纹就是传说中的河图,这里是龙马背负河图出现的地方,所以龙马负图寺被称为河图之源;后人为了纪念伏羲一画开天分阴阳,推衍万物演八封的功绩,尊其为人文始祖。

龙马负图寺始建于晋怀帝永嘉四年,即公元348年。唐高宗麟德年间,即公元665年前后,予以重修,当时寺名为兴国寺,后更名为负图寺,寺庙毁于安史之乱。明、清又在原址予以重修。新中园成立后,1992年、1998年两次重修,最终定名为龙马负图寺。

唐代碑刻

进入山门,我们看到的是两块珍贵的唐代碑刻,一块为“龙马负图处”,据考证立于唐代麟德年间(公元667年)高宗李治时期的碑刻,是为了纪念龙马背负河图出现在这里,另一块“图河故道”也是唐代的文物,龙马负图寺前面这条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龙马负图就出现的那条河,我们称其为图河,如今已经干涸无水,所以称其为图河故道。

现在这两通珍贵的文物我们用玻璃罩起来放在山门内加以保护,在原来出土文物的地方用相同的规模,相同的字体又重树了两通石碑,现立于山门内两侧。

龙马

进入山门,展现在我们眼前这个巨型石雕即为龙马,龙马为上古时期传说的祥瑞之兽,龙头马身,从图河中出现。伏羲带领他的部落繁衍生息在这一带,龙马所到之处,河水暴涨,吞食人畜,人们不得安宁,伏羲看到这种情况,非常愤怒,同龙马展开了搏斗,最终降服龙马,使龙马成为自己的坐骑。在与龙马的朝夕相处之中,发现龙马背上的旋纹非常奇特,伏羲依据这些龙马背上旋纹形成的图案,上观天象,下察地理,中思万物,画出了八卦,即乾、坤、震、艮、离、坎、兑、巽这八个符号。八卦被视为中华文字的雏形,所以我们在这华夏文明的肇始地,修建龙马负图寺,纪念我们的人文始祖伏羲在此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的蒙昧历史,掲开了华夏文明的序幕。

这尊龙马的雕塑是用一整块青石雕刻而成,高4米、长6米。雕塑龙头马身,昂首腾空,矫健雄壮,充分体现龙马所代表的昂扬奋进,自强不息的龙马精神。

龙马的底座正面是龙马负图四个大字,寓意是龙马背负河图出现于此,其余三面用图案描绘出伏羲的三大功绩:第一大功绩,也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那就是降龙马,据河图,画八卦,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的蒙昧时代,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被尊为“人文始祖”。伏羲的第二大功绩是教人们结网捕鱼。原来这一带河汊密布,河里有许多鱼,可我们的先民不知道结网捕鱼,就拿个大棍子,在河边等,等鱼游过了,用棍子去打鱼,结果捕到鱼很少。伏羲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焦急,想帮助人们捕到更多的鱼,他躺在树下休息的时候,看到树上的蜘蛛在结网,他受到启发,发明了渔网,用粗的绳子结成渔网,教人们结网捕鱼。伏羲的第三大功绩是教人们用火。伏羲又称为疱羲氏,意思是第一个用火烤兽肉吃的人。伏羲不但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的蒙昧历史,而且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生存状态。

我们看龙马前面的这幅地图,伏羲去世之后,龙马失去主人,悲鸣不已,狂嘶乱跳,在附近七里地范围内踢出八条河流,我们先民依河而居,以后使形成了一个个村庄,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地图;图河故道和附近的陈河、雷河、卫河、东里河、西里河、上河图、下河图八个村庄。

三大殿

现在出现在我们大家面前的并排的三座大殿:伏義殿、文王殿、孔圣殿,这三重大殿显示的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传承顺序:伏羲据河图,画八卦,揭开了华夏文明的序幕;后来周文王把伏羲的八卦推为六十四卦,写出了我国第一部哲学著作巜周易》;孔子又为周易作传,传下了伟大的儒家学说,影响了华夏文明几千年。伏羲画卦、文王演义、孔子作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世历三古、人更三圣,所以我们在此修建三座大殿来纪念伏羲、周文王和孔子。

伏羲殿 

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本寺的正殿——伏羲殿,是明代成化年间留下来的重要古建筑,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是明代遗留下来的,我们只是做了全架位抬高,又重新施了油彩,仅这个大殿就是河南省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大殿匾额由徐邦达所题(徐邦达是我国著名的字画鉴定大师),这里纪念的就是人文始祖——伏羲,史书上记载,其生于成纪,即现在的甘肃天水,葬于河南周口淮阳的太昊陵。伏羲被称为太昊氏,意思是他一生的功绩如日月一样有光辉,除了刚才介绍他的三大功绩,他的第四大功绩是制定姓氏,创建了婚姻制度,结束了人类群婚的状态。第五大功绩是教人们饲养家畜,驯服龙马,造福百姓,龙马可能是我们中华民族驯养的第一个家畜。第六大功绩是发明中国最早的乐器埙,人类由此步入了文明社会。

伏羲大殿内的伏羲圣像,头上有角,身披树叶,腰系兽皮,坐在土堆之上,是原始社会部落首领的形象。

大殿内最为珍贵的就是墙壁上镶嵌的这二十多通碑刻题记。这些珍贵的文物是文化大革命期间,附近村子里一位卫姓的老教师觉得这些碑刻是无价之宝,弥足珍贵,就偷偷地用泥巴把这些碑刻糊在了伏羲殿的墙壁内,这些无价之宝才得以保留了下来。这些历代遗留下来的碑刻被称为龙马负图寺的镇寺之宝,是宋、明、清以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来的重要文史资料,体现的是河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里有《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朱熹留下的真迹,更有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王铎留下的墨宝巜龙马记》,其书法秀丽而流畅,如行云流水一般,被誉为书法中的珍品。

女娲

       伏羲背后是女娲的塑像,她头戴花环,长发飘动,

文王殿

文王殿的这幅对联为吴伯硕所书:知命方明趋避,祈福当孚诚信。我们学了《周易》,知晓了命运,就明白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祈求福禄我们应当诚心诚意。

中间端坐的就是周文王,我们通过墙壁上的这几幅壁画来进一步了解周文王的生平:商朝末期,纣王荒淫无道,西伯侯姬昌在自己的封地内以仁治国,深得百姓爱戴,但是遭到苏妲己和北伯侯崇黑虎的陷害,说他企图谋反,纣王就把他囚禁在羑里城,姬昌在羑里城忍悲含愤,潜心学问,将伏羲的八卦推为六十四卦,写出我国第一部哲学著作《周易》。后来他在亲信的帮助之下,回到自己的封地,并在渭水河边访得一位贤人姜子牙,他在姜子牙帮助下收服了大片国土,天下三分而有其二。姬昌死后,他的儿子姬发在孟津会聚八百诸侯讨伐纣王,建立了周朝,这就是历史上八百诸侯会孟津的典故,现在龙马负图寺所在位置就是孟津区会盟镇雷河村,历史上八百诸侯会孟津的地方。

孔子殿

孔圣殿前的这幅对联是:解易撰十翼,释经述哲理。《周易》是我国的第一部哲学著作,它借卦辞爻辞断吉凶来告诉人们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孔子写了十篇传文对它作了进一步的解释,这十篇传文就像为《周易》插上了翅膀,使《周易》飞跃历史的时空,影响了华夏文化几千年。

墙壁上的壁画是孔子的生平:孔子幼习礼仪,勤奋好学,饱读诗书,倡导学而优则仕,意思是读书读的好就可以出来当官治理国家。孔子学成之后,兴办私塾,教书育人,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有教无类意思是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力,这在当时是非常进步的一种观点。孔子周游列国,到处宣扬他以仁治国的政治主张,但在陈蔡受到排斥,惶惶如丧家之犬,驾着牛车匆匆逃走了。孔子晚年非常喜欢读《周易》,留下了韦编三绝的典故,古时候的书本不像现在的书本,是竹简用牛皮绳串起来,因为孔子太喜欢读《周易》,中间的牛皮绳多次被翻断,这就是韦编三绝这个典故的来历。孔子说“五十而知易,行无过矣”,意思是五十岁以前如果学习《周易》的话,在行为上就不会出错了。孔子生前历尽坎坷,但死后被尊为万世师表,后人称孔子为历代帝王师,世代百官祖。

我们现在藏书的地方叫图书馆,为什么叫图书馆呢,那是因为华夏文化的根在河洛,起源于河图洛书,我们的祖先从河图洛书中各取一字,这就是图书、图书馆的来历。华夏文化的根就在黄河和洛河交汇的河洛地区,而起源于河图洛书,我们现在就来了解什么是河图,什么是洛书。

河图


八卦的起源就是来源于龙马背上的这幅图,这就是传说中的河图,其中最古老,最原始的龙马背上的旋纹图是伏羲庙内清代刘仕伟画的这幅古河图:我们看河图有55个点组成,25个白色的点就是龙马背上顺时针旋转的旋纹,1、3、5、7、9都是奇数,因为奇数为阳,伏羲把它称之为阳数,也叫天数;30个黑色的点是龙马背上逆时针旋转的旋纹:2、4、6、8、10,都是偶数,偶数为阴,伏羲把它称之为阴数,也叫地数。所以说阴阳之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万物之数皆由天地之数化生而来。

其中1、2、3、4、5是生数,6、7、8、9、10是成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这幅河图位置分布是天南地北。因为古人绘图的习惯是天南地北。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北方为水,这个位置代表的是冬天,冬天最冷阳气最弱,所以阳数点是一个。天一生水的概念现实生活中也有例子,比如

小孩取名叫天一,是因为他五行缺水。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五在中间,水往下,火往上,火苗都是往上窜的,因为夏天比较热,所以阳数点就多一点。天三生木,地八成之。代表的季节是春天,这里的三阳指的就是三阳开泰,泰指大,形容春天的万物生发之象。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代表的季节是金秋时节,金秋就是五行的属性和他所主的季节。三伏天都跨到秋天,阳气最旺盛是在这个时候。所以河图中春夏秋冬阴阳变化都蕴含其中。 

河图看似神秘莫测,但其实变化有一定的规律,那就是1+5=6,2+5=7,3+5=8,4+5=9,5+5=10.。1、2、3、4、5五个生数加上中间的5,就是6、7、8、9、10五个成数,而五十五数除以十就是中间的五。河图蕴含的阴阳相对,变在其中的规律是以后阴阳学的基础。


洛书

我们说这个华夏文明,根在河洛,代表就是河图和洛书,刚才已经讲过河图了,现在讲下洛书。相传大禹治水时期,在洛宁县洛河岸边的长水乡地段,发现一只神龟,根据神龟背上的裂块的分布,他发现洛书的原理,铸九鼎、定九州、指定九章大法来治理国家,留传下来,收入四书五经里的《尚书》中,名为《洪范—九畴》

洛书



洛书,其排列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正中。这些点的排列有一定规律,那就是不论横竖斜行只要在一条直线上三组点其和皆为15,这个就是洛书的基本数理,洛书和河图位置分布也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代表的季节也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就是这个代表夏天的阳数点是9个,河图是7个,这个是因为洛书所代表的季节相对明显一点,夏天天气最热所以阳数点是9个,而河图是因为,秋天有个秋伏天,还要燥上一段所以河图里面秋天阳数为9个。在这个洛书里面阴阳关系的此消彼涨比较明显,看一下这个夏秋之际,就是这个东南角的位置,这里是阴数二,可以看到夏秋代表的阳数点都是很多的,所以此消彼涨之下这里阴数点就少。也可以看下北方的这个位置,这里代表冬天,冬季这里天气最冷,两边的阴数点最多,所以此消彼长之下这里的阴数点就最少。这里相对应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有这个温度春天开始增加,到夏天长至最多,秋天阳气开始收敛,冬天就又藏起来,减为一个。

以河图为基础的阴阳学,以洛书为基础的五行学,往后发展,推动了天文学、预测学、经学、医学的发展,铸就了一部灿烂的中华文明史。


先天八卦


这幅图就是伏羲的先天八卦,伏羲依河图画八卦,这八个卦符,分别是:乾、坤、震、艮、离、坎、兑、巽这八个卦符,分别代表了自然界八种最基本现象:天、地、雷、山、火、水、泽,万物的生长离不开这八种因素。

八卦不仅仅是八个独立的符号,它们的排列方式非常讲究。主要有两种经典的排列方式:伏羲先天八卦和文王后天八卦。这两者代表了不同的哲学思想,也各有其应用场景。先天八卦按照空间位置为序,后天八卦按照时间为序,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它们又相互补充。

先天八卦:它代表宇宙最初的平衡状态,即万物尚未变化之前的根本规律。《说卦》中表述先天八卦的排列顺序为:“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也就是说宇宙在形成之初,首先要确定天与地的关系、山与泽的关系、雷与风的关系、水与火的关系。按照这种关系画出来的图,就是乾在南,坤在北,即天南地北;艮在西北,兑在东南,震在东北,巽在西南,离在东,坎在西。八卦当中,从震到乾为顺,方位依次是东北、正东、东南、正南;巽到坤为逆,方位依次是西南、正西、西北、正北。这样一来《周易》里面两个太极图的运行都有了起端和终止。先天八卦,按照图中的顺序排成数字,具体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乾为天,南向阳热;坤为地,北冲阴冷;离为火、为日,日出东方;坎为水、月,西为水源;震为雷,东北雷;巽为风,西南风;艮为山,西北山;兑为泽,东南海。这是早期中国在中原地区的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这种理解形成了先天八卦,是宇宙最本初的秩序。


后天八卦:后天八卦又称文王八卦,是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根据天地四时、五行生克、气运流转而重新排列的。它更加侧重于自然界万物的变化规律,强调“动”的概念,蕴含了世界万物的兴衰变化之理。《说卦》中指出“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这里的“帝”可以理解为道,道从震位开始,以艮为终止,从而构成了一个新的八卦方位图。这个方位图,是按照时序来分的,震相当于春分,巽当于立夏,以此类推。后天八卦体现了宇宙论思想。如震为木,方位在正东,巽为木,方位在东南,春天的时候万物复苏,所以归结为木。离为火,方位为正南,夏天炎热,合乎木生火。西南为坤,坤为土,而火生土,所以夏天过去以后就要进入到初秋。坤为土,土生金,所以西边为金,为兑,是秋分。西北也为金,为乾。金生水,所以北方坎为水,为冬。艮为土,方位在东北,万物始于艮而终于艮,艮就相当于一个结点,也是一个起点。从东依次到南、西、北,这一圈是相生的。具体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从这一角度看,艮为变量,同样既为万物之始,也为万物之终。

易经碑廊

走出伏羲殿,一路向东,来到我们东厢房,十八间的易经碑廊,这里就是河图延伸的周易文化,易经是一部揭示宇宙规律的哲学著作,而现在研究易经的的大多数人把注意力放在算卦上,其实《易经》的精髓是“位当”,《易经》有64卦,每卦有六爻,讲的是384种变化,天地瞬息万变,人如何在变化之中处于适当的位置,这就是《易经》告诉世人的哲理。

《易经》分上、下两经,上经讲的是天地自然之间的变化,下经讲的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人伦秩序,因此说,看易经,学易经,前半部叫“明天道”,后半部叫“正人伦”。《周易》的哲学思想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它的核心内容成了道家、儒家、法家、兵家等思想理论基础,将“阴阳对立统一”的宇宙观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溶在一起,形成中国文化坚实的根基,被称为“众经之首”、“大道之源”。包括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为君之道,为臣之道,为人之道。在其中除了第十五卦谦卦外,其他六十三卦的爻辞都是有凶有吉,而谦卦中则每一爻皆是顺利,这就是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谦虚好学,事业才能成功,也就是古人说的:满招损,谦受益。

三皇殿

本寺最大的殿宇——三皇殿,三皇殿面阔七间,供奉三皇即伏羲(天皇、太昊氏),炎帝(地皇、神农氏),黄帝(人皇、轩辕氏),三皇五帝从古到今说法有很多,但伏羲作为三皇之首从未改变过。伏羲是人文始祖,是中华文化的开创者;黄帝发明了最早的交通工具车和船,是我国工业的开创者。炎帝教人们耕人耕种,尝百草,是我国农业的创始人和医药学的奠基人,他们有齐天之功,所以我们说功比三皇,德比五帝。大家再看一下天花板:天花板代表蓝天,中间为北斗七星,配以六十四卦圆图,外围二十八星宿及飞龙在天。由于古人科学的局限性,于是将天文体系绘成以北辰(北斗七星)为中心的星象图,将天空分为四陆与四灵相配,分别为:东宫苍龙七宿,西宫白虎七宿,南宫朱雀七宿,北宫玄武七宿。 圆图中间北斗七星斗柄回转东南西北,分别对应人间的春夏秋冬,指向东为春、南为夏、西为秋、北为冬。阴阳六十四卦方位图,表示这个世间万物,又根据易经中的一句话“时乘六龙以御天”两侧彩绘巨龙六条,四条金色,两条乌色,形象逼真、活灵活现。天四角绘四个吉祥汉字,乾卦卦辞:元、亨、利、贞;元指原始,事物刚刚开始;亨指万事亨通,通达顺利;利指有利于发展;贞指端正作风,坚贞不屈。古人称天有四极,用这四个字支撑天的四角,代表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这是一幅巨型丹陛中间是伏羲的先天八卦和河图结合成的一幅图案。最上面的云纹图案下有两只口衔牡丹的凤凰,两侧是两条云中飞龙,下面是莲花的图案。因为伏羲的八卦是符号,不同的人研究八卦有不同的见解:哲学家认为这相对论,大家看,上面的乾卦代表天而下面的坤代表的是地,左边离代表火右边的坎代表水,是不是最原始的相对论?卦师认为这是算卦的卦符,诸葛亮则据此研究出八卦阵,而数学家根据伏羲的八卦,研究出二进制,成为现代计算机的语言基础。我们来看看八卦和二进制的关系:八卦的每一个卦符都是由三个爻组成,如果阳爻——代表1,阴爻一一代表0,我们看由最下面的000上进1,就是001,001上进1,逢2进1,就是010,010上进1,就是011,011上进1,就变成111,德国的数学家莱布尼次说,我所创造的二进制最早受启发于中国古代一位贤明的帝王,也是一位哲学家伏羲所画的八卦被应用于 1946年的世界首部电子计算机上,成为中国始祖对现代科技贡献的明证。

佛图澄住锡处

三皇殿后左侧有佛图澄驻锡处纪念青石。为了纪念一名叫佛图澄的僧人,在这里居住所立。佛图澄是何许人呢?据高僧传记载,本姓帛(bo),西域人。佛学大师,善诵神咒,即善方技,,又能解经释法,于晋穆帝永和四年,公元348年来洛阳。据说当时随佛图澄出家者,有200余人。佛图澄住锡负图寺时,四方信徒来拜谒者络绎不绝,可知佛图澄当时也是一代宗师。据说他的腹部有一个小洞。白天用丝帛等物塞住,晚上拨开,光芒四射,可以用来照明,或读书学习。当时建武皇帝石虎对佛图澄更是推崇备至。并下诏说,佛图澄乃国之大宝。《孟津县志》也有相关记载,而当时洛阳城内外寺院约有1300多所。而独住锡之此,负图寺当时的名声和地位可想而知。

结束语:

太极图

最后让我们以这幅太极图做为我们这次文化之旅的结束。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太极图。它是我们古圣先贤创造出来的宇宙衍化图,太极图所蕴含的和谐、对称、平衡、循环、生生不息等原理,代表中华民族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和探索。千百年来,正是这幅太极图让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去猜想、去品味,所以它又被称为“东方魔符。”

太极图是由一对阴阳(黑白)鱼环抱而立,白色的是阳鱼,黑色的是阴鱼,更有趣的阳鱼中有个黑点,阴鱼中有白点。小小的太极图告诉我们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有相对两个方面,但不是绝对的,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到极致就变阴,阴到极致就变阳,这实质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辩证法。

我们看懂了这个小小的太极图,许多生活中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们许多人结婚前把对方想象的过于完美,结婚后又觉得对方一无是处,哭着闹着要离婚。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婚前我们要睁大眼睛挑选,结婚后我们要闭上眼睛过日子。当我们学会了既能欣赏对方的优点,又能宽容对方的缺点,我们生活就会少了许多烦恼。学会太极图,我们会明白世界上每个人每件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现在的穷小子可能是未来的巨富,所以无论找对象还是投资,我们都不能光盯着眼前,要有长远的眼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我们看懂了太极图,我们就会明白世界上没有绝对好人和坏人。再好的人经不起诱惑也会走向犯罪,所以对好人我们也要健全监督机制去约束他;对坏人,我们也要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们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伏羲所画的八卦,还是由此发展而来的易学文化,都是我们先祖朴素的世界观和具体的方法论,而如今太极、八卦和周易往往被用于算命人卦,这是舍本取末,忽略了它们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以及它们告诉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善易者不卜”,我们在这里了解了渊源流长的河洛文化,感悟了先哲们的智慧,将来要学以致用,把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转化为我们人生的智慧,将来才能拥有更完美人生,都说:“不读够十年,不能说懂《周易》”,今天我所讲的也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皮毛,也希望大家有空能经常来到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一龙马负图寺,我们一起探讨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希望大家到此一游,能终生受益,谢谢大家!


推薦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

微信图片_20250320120828.jpg

收起

取消
  • 首页
  • 游学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