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洛阳 厚重易学 河图洛书的诞生地

20.png

   “河图洛书”的传说

         是诞生在古洛阳地区的一则古老神话,说是在伏義氏时,黄河里浮出一匹龙马,龙首马身,似驼而有双翅,高八尺五寸,踏水不没,背负“河图”。伏義氏依“河图”画作“乾、巽、坎、艮、坤、震、离、兑”为内容的八卦图,成为《周易》一书的来源。

         大禹治水时,从洛河中浮出一只神龟,背负之纹,排列成组,是谓“洛书”。大禹对“洛书”进行了阐释,制定“洪范九畴”(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后成为《尚书》中的《洪范篇》,大禹因此治水成功,划天下为九州。

(图左河图 图右为洛书 均为董师傅家中搜集的图画 )


   古代传下来的“河图”是一幅由白点、黑点组成的方形图样,该图中点的排列是一、六在后,二、七在前,三、八在左,四、九在右,五、十居中。其中白点的一、三、五、七、九是奇数,是阳,是天数,累加是二十五;黑点二、四、六、八、十是偶数,是阴,是地数,累加是三十。有研究者认为,河图中的上、下、左、右、中五组数目,分别与火、水、木、金、土五行有关;一、二、三、四、五为生数,二、四、六、八、十为成数,从而演绎天地万物之变。

   洛书图样中点的排列: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其中白点共二十五,黑点共二十,合共四十五。


   该图样分别用1—9九个自然数代表九类大法。也表示周代“明堂九室”之制:周明堂共有九个宫殿,分三组排列,最前第一排从右到左号码为二、九、四,中间为七、五、三,后边一排为六、一、八,中间五个白点是周明堂“天子之位”。图中所有横、竖、斜三数相加皆为十五。有研究者称,洛书是古人用神秘筮数的奇妙组合来概括“天人合一”思想的图式。


(河图洛书所在的地理位置)




“河图洛书传说”产生于洛阳地区。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之滨,洛水两岸,地处东经111°8'至112°59',北纬33°35'至35°05'之间,为祖国大陆的腹心地带,自古就有“天下之中”的美誉。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人口680万(2016年)。洛阳地势优越,


(书中所描绘的洛书,尽显其独特样貌与不凡风范 )


  古人称之为“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东有虎牢可以扼守,西有崤山函谷作为屏障,南有中岳嵩山和伊阙等要塞雄关,北有太行和黄河为自然城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和著名的古战场。洛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历代王朝建都的理想之地,今先后有13个王朝建都于此,时间长达1500年左右,地上、地下留存有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具有极其丰厚的文化底蕴。


(洛阳的北部 孟津县)


  孟津县位于洛阳的北部,北连黄河。图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全长20多公里。图河与黄河的交汇处,地势平坦,水草丰美,极适合古人类生活。二河交汇处的龙马负图寺,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A级旅游景区。

洛宁县位于洛阳市西部,洛河自西而东横贯全境,玄沪河是洛河的一条支流,二河交汇处,山川秀丽,保存不少古迹和传说。两县均为历史悠久、文脉源远流长的古县。


  “河图洛书”的文化内涵

       河洛文化之所以形成一个含义固定的文化概念,最主要的标志是河图洛书。《易经•系辞上》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是关于河图洛书的最早记裁。

       

但河图洛书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易经》中没有绘图,也没有具体的文学解释。先秦时期的其他著作如《管子》、《墨子》等书也提到河图洛书,但都没有绘出图形。

汉代儒士认为,河图就是八卦,而洛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今天人们看到的以黑白圈来表示的河图和洛书出自宋代,据说是北宋初著名道士陈抟绘制,以一至九的排列为河图,一至十的排列为洛书。北宋刘牧著《易解》,改变陈抟的说法,以一至十的排列为河图,一至九的排列为洛书。

  南宋朱熹《周易本义》肯定刘牧的说法,于是世人皆信从十为河图,九为洛书。但是,明清时期的学者又对河图洛书的图样提出种种疑问,如清代乾隆年间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说:

“世传河图洛书,出自北宋,唐以前所未见也。河图作黑白圈五十五,洛书作黑白圈四十五。考孔安国《论语注》,称河图即八卦,是孔氏之门本无此五十五点之图矣,陈抟何自而得之?至洛书既谓之书,当有文字,乃亦四十五圈,与河图相同,是宜称洛图而不得称书系辞又何以别之曰书乎?”

( 清代乾隆年间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


   诸如此类的疑问,在今天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尽管尚未得到圆满的解决,但是应该肯定,河图洛书的图样在北宋出现,也确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今天看来,它仍然可以作为研究河洛文化的重要根据。从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方面予以解析,可以由此悟知河图洛书的图式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据我的理解,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河图洛书中的黑白两种圈点和八卦中太极图的道理相同,代表着阴与阳,五居中央表示五行居于核心地位,而阴阳五行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哲学基础。河图和洛书中都是单数为白(明),双数为黑(暗),这和古代关于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认识是一致的。河图和洛书都是四方加中央的方形布局,和八卦的基本方位也很相似,合成一幅完整的图,表示阴阳五行所生成的物质与物象居于一个统一体中,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相生相克,和谐发展。这样的组合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天地生成、宇宙存在和物质运动规律的根本认识。


  ( 图为古籍中河图、"洛书"与“注解”相关的图文记载 )

其二,河图中一至十的排列,洛书中一至九的排列,按照自然数的顺序,无重复数字,也未缺少数列中的某一基本数字,秩序井然,这表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客现进界和人类社会的有序性的认识。河图洛书数字排列的位置,上下左右交叉安排,错综分布,大数小数调配适当,隐含着一种内在的规律。尤其是在洛书中,横行、竖行及对角线的每一组数字之和都等于 15,这种特异现象十分典型地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一一均衡思想。

其三,河图洛书中的数字概念,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数学成就。洛书中的数字排列,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的幻方或称纵横图。在近代世界范围内数学的发展过程中,幻方理论是数论的组成部分,即在边为n单位的正方形方格中填充适当的数字,使横行、竖行及对角线的各组数字相加之和都相等。中国古代对于幻方的认识比西方国家早一千多年,东汉时就出现了每边为3的幻方,称为九宫,这是在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出来的,即八卦的八宫加上中央合为九宫。

《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张衡上疏禁绝图谶等迷信活动,疏中有“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语,说明当时已有术士利用九宫进行占卜。而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九宫就是幻方。三国时徐岳《数术记遗》中说:“九宫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甄鸾注解说:“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北宋时出现的洛书图样,与东汉时的九宫完全吻合,很有可能是陈抟把九宫的幻方结构附会为《易经》中的所谓河图,后来又被刘牧改指为洛书。到了后来南宋时,幻方理论又有新的发展,杨辉在所著《续古摘奇算法》中列出了边为3、4、5…10的纵模图,他显然受到所谓洛书的影响


( 图为古籍  《洪范传》)

其四,与洛书相关的《洪范九畴》,其内容为古代政治学中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这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说洛书即,《洪范九畴》,或者说大禹依据洛书创立了“洪范九畴》,都反映出洛书和《洪范九畴》的密切关系。《尚书*洪范》篇中记述周武王向箕子询问治国之道,箕子便向武王讲述了禹接受上天给予的《洪范九畴》的内容,即“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云云。所列九条是禹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其中包括治理天下的哲学思想基础一一阴阳五行学说,执政者的五项基本素质与条件,治理国家在八个方面的基本职能以及历法、礼仪、祭祀、占卜等方面的规定与要求,这些方略在国家形态的原始时期相当全面地规划出治国的大政方针。后来历代的治国方略尽管不断更新内容,但是在治理国家的一些基本问题上、如建立集权、因政设职、崇尚道德、协调关系等方面,则大抵沿袭着《洪范九畴》的基本思路。

(左图为伏羲像 右为女娲像)

其五,关于河图洛书产生的传說本身,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君权神授思想和天人感应意识,原本的历史事实很可能是伏羲创立了八卦,大禹制定了《洪范九畴》,但却由于河图洛书的传说而把这两项重要的文化成果归之于神的授与,而中华民族的伟大人物伏羲和大禹,便成为上天与神的权力与力量的体现者。于是,河图洛书就带有极大的神秘性,同时也具有了崇高的权威性。 

   

(图为 董师傅家中山海经河图记载)


     河图洛书产生于河洛,也产生于中华文化生成的大背景之下。它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也必然传递出中华文化的复合信息。河图洛书的广泛传播,对河洛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持续生成与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明清两代不少学者对于河图洛书的真实来源及原本含义提出了一些疑问,但后世人们出于对中华古代文明的深厚情感及长期受传统文化熏陶而形成的思维定式,对河图洛书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


      直到今天,人们在论及中华文化的起源和代表性文化成果时,仍然推重河图洛书。

    河南孟津有“龙马负图寺”,据说是“河出图”的地方(但也有说现在的龙马负图寺并非原址,其原址在图河旁现在的卦沟村附近,一次发大水冲毁了,一些建筑物件冲到了现在的龙马负图寺位置而建)

    洛宁长水有 “洛出书处”古碑,据说是神龟负书而出的地方。这两处遗址都有专家学者前往瞻拜。北京“中华世纪坛”的世纪大厅里,建有浓缩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圆壁浮雕,就以河图洛书为第一组,以太极八卦为第二组。这样的事例说明河图洛书和太极八卦一样,其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是与时俱进的,对于表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来说具有永久的价值。


推薦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

微信图片_20250320120828.jpg

收起

取消
  • 首页
  • 服务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