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法器“十宝”:这些承载仪式意义的器物,各有什么作用?
法器,顾名思义,就是道士在做法事时所用的器物,在道教的斋醮科仪活动中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而道教法器的种类很多,构造和材质也各异,但是按其用途和宗教涵义来说,大致有这样四个方面的宗教用意:
法器,顾名思义,就是道士在做法事时所用的器物,在道教的斋醮科仪活动中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而道教法器的种类很多,构造和材质也各异,但是按其用途和宗教涵义来说,大致有这样四个方面的宗教用意:
一:斋醮法事里,法器具有沟通神灵的作用。能够上达天庭,下送地狱,把主持法事的高功法师的意愿、祈求转达给神灵、幽冥,以达到人神互感交流、天人感应的目的;
二:道教的科仪里,用于演奏道教音乐或进行伴奏,烘托宗教气氛,营造神秘天上人间的特殊氛围;
三:是在符箓道场里,用于避邪、驱鬼、伏魔、降妖,达到扶正祛邪的愿望;
四:随身携带或佩带,避邪伏魔,具有防身之用。
而在道教文化中,“十宝”(又称“道教十宝”)并非统一固定的标准化法器清单,不同流派、不同法事场景下,“十宝”的具体所指略有差异,以下结合常见的道场应用,介绍“十宝”中具有代表性的核心法器及其作用:
1.三清铃(帝钟)
外形为铜制铃铛,铃身常刻有符文,铃舌为金属或木质。
道场中摇动三清铃,可清净坛场、驱散阴邪,同时以铃声“通神”,提醒众生专注仪式,象征神明降临的“信号”。
2.朝简(笏板)
多为玉、木或竹制,呈长方形薄板,板上可刻道号或符文。
道士持朝简于胸前,是对神明的恭敬之礼,如同世俗朝见君主时持笏板,同时也可在仪式中记录科仪流程或“上表”(向神明呈递的文书)内容。
3.令牌(雷令、五雷号令)
通常为木质或金属制,牌面刻有雷纹、神像(如雷祖)或“五雷号令”等字样。
令牌是道士“召神遣将”的核心法器,道场中挥动或敲击令牌,象征传达神明指令,震慑鬼魅,常用于雷法类科仪。
4.法剑(桃木剑、七星剑)
剑身多为桃木(取“辟邪”之意)或金属,剑鞘、剑柄常刻七星纹、符文。
法剑的功能是“斩妖除魔”“划界清净”,仪式中道士持剑比划,可划定坛场边界、驱散负能量,也象征以“正义之剑”守护正道。
5.手炉(熏炉)
多为铜制,炉内焚香(常用沉香、檀香),烟雾缭绕。手炉是“通神之器”,香气象征对神明的供养与敬意,道士持手炉行进,代表“引神”“敬神”。
6.法尺
道场中的法尺用桃木制作,因桃木能驱鬼避邪,道教做法事沿用之,法尺的长度基本上等同于民间丈量用的市尺,约三十三厘米左右,不过,在法尺上,刻有专门的咒语和符箓图案,坛场之中的法尺的宗教涵义,也是用来度量。
在高功法师的存思意念中,孤魂野鬼在阴曹地府中的表现如何,只有用法尺来进行量度评判。
从而,在亡魂中,划出善恶类别,以甄别对待。进而,昭示世人要行善致福,弃恶解厄。
7.木鱼
木鱼的用途有二:一是诵经时,边敲打边念经,随着木鱼声音的高低快慢,诵经则有抑扬顿挫韵律。二是较大的木鱼,因其音量很高,有时用于替代钟鼓,起着发号施令的作用。
《百丈清规·法器章》:“相传云,鱼昼夜长醒,刻木象形,击之,所以惊昏惰也。”
从这里可以看出,诵经时敲木鱼,是在警示诵经之人,修道不能有丝毫懈怠和懒惰,必须勤勉自励,功夫到家,修为自然如鱼得水,定成正果。
8.幡旗(五方旗、灵幡)
多为彩色绸缎制成,旗面绘有五方五帝、神像或符文(如东方青龙旗、南方朱雀旗)。
幡旗用于“安坛立界”,象征划分坛场的“神圣空间”,也可在仪式中挥动,代表“引魂”“召神”,增强仪式的视觉庄严感。
9.鼓(法鼓)
多为牛皮鼓,鼓面绘有符文或吉祥图案。
道场中击鼓可“通神助威”,鼓声的节奏对应科仪流程(如慢鼓安神、快鼓召将),同时以鼓声震动气场,驱散阴邪。
10.锣(法锣)
与法鼓配合使用,多为铜制,声音洪亮。
锣声常与鼓声交替,用于“警示”“召集”,仪式中敲锣可“清场”“醒神”,确保坛场内外清净无扰,也象征以“金声”沟通天地。
推薦
-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