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昌帝君被视为掌管文运、功名的神灵。自古以来,学子们在面临科举等重要考试时,往往会向文昌帝君祈求庇佑,期望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获得功名。这种传统信仰深入人心,历经千百年传承,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化习俗。 临近文昌诞,庙里来了很多年轻的面孔,无一例外前往了位于财神殿的文昌帝君案前,把准考证的复印件供奉至案前,小心而平整,似攥着梦的光影。取香,点燃,火苗映着专注,香烟袅袅,升腾向那高处。举香过顶,深深鞠躬,额头近香,祈愿心中汹涌,在烟中与帝君相通。按理说,想要文昌帝君庇佑,应该在文疏中写明家中住址,以便帝君考察过往,可为什么要把写着考场地址以及座位的准考证供奉在案前呢?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得先看看“文昌”是什么意思,按文字表面上的理解,文昌就是文运昌盛,而《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的解释,那就是“言天地之文理盛大也”。这就很霸气了,因为文的本意是文理,引申到法理上即指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秩序。也就是说,天文、地文、人文所有关系的全息文明,都属于文昌统辖。而把准考证供奉在文昌帝君案前,就是希望在考试的过程中聚集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讲的是在考试的那几日,无论是天气状况,还是生物钟的运转,都能达到最适宜的状态。不被高温酷暑所扰,不因身体不适而分心,每一个时刻都能保持最佳的精神风貌,让思维在舒适的环境中自由驰骋。地利,讲的是考场的环境能够安宁平和,桌椅的高度恰到好处,灯光的亮度适宜,周遭没有任何噪音干扰思绪。无论是答题时的触感,还是环顾四周的视野,都能带来一种安心与舒适,让自己全身心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而人和更是希望在考试过程中,与监考老师、同场考生相处融洽。监考老师的巡查节奏不会打乱自己的思路,同场考生的一举一动也不会引发焦虑。同时,在备考期间,能得到家人的全力支持,老师的悉心指导,朋友的真诚鼓励,让每一个陪伴自己的人都成为助力考试的积极因素。 上一篇道场有哪些重要的节日和仪式?下一篇财神,也是中华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