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河洛文化
  • 什么是河洛古国?

    ““可以说,这个巨大的都邑放在五千多年前的北方大地绝对是一个不亚于北上广的大都会所在。发掘中华文明—校/一条人文主义狗 画/捕风者图/地缘谷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这是我们儿时就耳熟能详的古史记忆梗概。然而,这我们早已深植于脑海中的真理却时常遭到西方史学家的种种质疑。“炎黄尧舜虚无缥缈”,夏王朝的存在“还待考证”,西方通史读物中时常把中华文明的开头定格在具有完整甲骨文实物记载的商朝,把中华历史时长压缩为仅仅3600年左右。尽管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将夏王朝的存在公诸于世,我们的“五千年历史”似乎依旧略显苍

  • 河南“河洛古国”:考古发现改写认知,难怪古书说“北斗九星”

    上世纪20年代开始,在北方西辽河流域,考古发现“红山文化遗址”,数量高达千处,其中牛河梁遗址出土文物与女娲事迹高度吻合,查海遗址(红山文化早期)出土了“中华第一龙”。因此,中国考古学泰斗李济曾说“长城以北,那里有我们更老的老家”,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认为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直根系”。上世纪30年代开始,在南方江浙皖等地,考古先后发现良渚古城、凌家滩遗址等,其中良渚遗址已被确定为进入文明时代,证实中国的确具有上下5000多年的文明史,凌家滩文化遗址比良渚遗址稍早,现在对它的结论是“或将中华文明史提前到5300年

  • 中国唯一的神都,现沦为三线城市

    相传,上古伏羲时,黄河流经今河南孟津县一带,有龙马浮出水面,伏羲根据其背上“河图”,演成八卦,后来成为《周易》的起源。另有传说,大禹治水时,洛水之畔有神龟背驮“洛书”而出,大禹以此定九章之法,划天下为九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些古老的传说见载于先秦文献《尚书》《周易》中。尽管河图洛书的故事带有抽象化和神秘化的特征,但说明先民将河洛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河洛地区,以洛阳盆地为中心,位于黄河及其支流洛河(古称洛水)交汇之处。西周初年营建洛邑时,周公说:“此天下之中也。”▲河南省地形图。

  • 河洛文化研究》第一篇:河图洛书——神话、考古与文明的密码

    【楔子:黄河与洛水的交汇处】黄河浊,洛水清。两水交汇,清浊分明,盘旋而去,一如太极。就在这漩涡之下,泥沙之中,沉埋着华夏文明最初也是最深的密码。这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这是一个哲学命题。数千年来,中国的帝王、哲人、谋士、甚至反叛者,都曾在此徘徊,苦苦追寻一个问题的答案:天命何在?而答案,据说就镌刻在两幅神秘的图案之上——河图与洛书。【第一幕:传说与正史—— “神赐”的叙事构建】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郑重其事地写下:“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但他笔锋一转,对“河出图,洛出书”的祥瑞之事,却惜墨如

  • 一口气读懂中国瓷器发展史

    中国——瓷之国,全世界第一个烧出瓷器的国家。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瓷器是百姓的日用品,是王公贵胄的奢侈品,还曾是中国最为主要的贸易出口产品,一度被欧洲的贵族疯狂追捧,拥有一件中国瓷器是富有和高贵的象征。现在去到博物馆,瓷器也是极其主要的藏品,在很多博物馆藏品数量上都占着较大的比重。在拍卖场上,瓷器也是最主要的中国艺术拍卖品类之一,并且价格都非常不便宜。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不得不知的中国瓷器发展史吧。三国两晋南北朝瓷器,经过1200度以上高温烧制,最早出现在中国东汉时期。

  • 河洛精蕴:八卦衍化的天道密码

    在华夏文明的源头,有两幅神秘图案如两颗璀璨的明星般照耀千古——河图与洛书。这两幅蕴藏天地数理的宇宙魔方,正是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诞生的母体,演绎出一部精妙绝伦的易学创世记。河图以“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生成之数,勾勒出阴阳五行之气循环往复的宇宙模型。其数理结构暗合太极生化之理:北方一六属水,南方二七属火,东方三八属木,西方四九属金,中央五十属土。伏羲氏观此天赐神图,悟得“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演化之道——以中央太极统御四方。阴阳爻象依天地之数自然呈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的先天八卦由

  • 洛南洛河源头河洛源头洛书出处

    地球上不只有洛阳,还有一个地方叫洛南,洛南洛河源头,河洛源头,洛阳洛河下游。洛南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洛河水,不浇田,流到河南浇竹园。张斌峰说“洛南是神的地盘,长安和洛阳是人的天下,洛南成就了长安和洛阳两个千年帝都!”洛阳、洛南与洛河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洛阳与洛河:洛阳因地处洛河之北而得名。洛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发源于秦岭山脉东侧的陕西洛南县,流经河南卢氏、洛宁、宜阳、洛阳、偃师,进入巩义后,在神都山下大王庙处注入黄河。洛阳在历史上是多个朝代的都城,其发展与洛河息息相关。洛河为洛阳地区带来了丰富的

  • 了解河洛文化,读这些书

    “永怀河洛间,煌煌祖宗业。”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诗句,生动描述河洛文化在中华文化版图中的地位。河洛文化,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古代黄河与洛水交汇地方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中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主流,不仅奠定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而且塑造华夏儿女的心灵。河洛文化以河图洛书为标志,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性;以夏、商、周三代文化为主干,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性;以洛阳古都所凝聚的文化精华为核心,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性;以“河洛郎”南迁为途径,把这一优秀文化传播到海内外,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辐

  • 河洛大地,神都洛阳 河洛文明

    河洛文明,发源于黄河与洛水交汇的广袤平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它以洛阳盆地为中心,辐射中原大地,孕育了夏、商、周三代王朝,奠定了华夏文化的根基。据考古发现,河洛地区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早期聚落。至二里头文化,这里诞生了被誉为“华夏第一王都”的二里头遗址,展现了广域王权国家的雏形:规模宏大的宫殿基址、严谨的城市规划、精美的青铜礼器和绿松石龙形器,无不昭示着早期国家文明的辉煌。龙出大都 金玉共振随着中原王朝的社会文化整合,各地具有多源性特征的新石器时代的“龙”形象规范划一,并逐渐抽象化和神秘

  • 河洛探秘:河洛数理形成之源

    河图、洛书是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图,被称之为中华文明的源头,它是古人长期观测宇宙运行规律的结晶,蕴含着深奥的宇宙运行规律。本文站在月球观察地球的视角,以1、2、3、4、5、6、7、8、9、10十个数字代表不同方位顺序,全视野表达地球四面八方的数字结构规律。一、从太空看东半球,如下图:1为东北半球夜区,2为东南半球夜区,3为东南半球昼区,4为东北半球昼区。我们可以看到如下规律:东半球以赤道为分界线,在赤道以北,晨昏线将东北半球分别划分昼夜两个区域,其序数分别是1和4,其中1代表东北半球昼区(属阳),4代表东北半球

  • 黄河西霞院风景区

    西霞院风景区,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反调节水库形成的风景区,位于孟津县白鹤镇西霞院和洛阳市吉利区的黄河两岸,库区面积达30余平方公里,水阔山青,湖面如镜,是开展水上运动的绝佳去处,龙舟赛、水上自行车、皮划艇、仿古游舫……可以使你尽情领略洛北“西子”的温柔。这里西可上溯小浪底水库,东接汉光武帝陵和龙马负图寺等景区,使其成为洛阳北线旅游区内重要景点。基本信息中文名黄河西霞院风景区地理位置河南省洛阳市气候类型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占地面积69.46平方公里发展历史西霞院反调节水库其开发任务以反调节为主,结合发电,兼

  • 会盟镇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会盟镇

    会盟镇,简称“会盟”,古称“孟津”。隶属于洛阳市孟津区,位于孟津区东北部,北临黄河,南依邙山。截至2018年总面积128.8平方公里, 20个行政村,5.6万人[1],201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25亿元[2]。荣获洛阳市小城镇经营管理先进镇、洛阳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洛阳市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1]。素有“河洛江南、鱼米之乡、旅游胜地、文化摇篮”的美誉。4张境内有王铎故居、狄仁杰故居、李密饮酒台、龙马负图寺等景点[2]。会盟北与吉利区相连,南距市区10公里,洛常公路、208国道、S312线在镇内交汇,连霍、二广高速依城而过,黄

  • 龙马负图寺志——河图之源

    《龙马负图寺志——河图之源》是孙顺通、王维民、杨志轩、郭校、焦学峰编纂的地方志。基本信息编纂人员孙顺通、王维民、杨志轩、郭校、焦学峰出版时间1997年05月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书名龙马负图寺志——河图之源内容简介本志记述了著名景观龙马负图寺内的碑碣以及相关研究的文章。[1]作品目录封面龙马负图寺志——河图之源《河图之源》编委会图片龙马负图寺伏羲圣殿伏羲殿伏羲圣像伏羲殿龙马塑像图河流域图一、碑碣拓片伏羲殿神龛下的横匾明建伏羲庙规模图龙马负图处——嵌于明建伏羲庙钟楼下图河故道——嵌于明建伏羲庙鼓楼下明建伏羲庙

  • 孟津区 河南省洛阳市市辖区

    孟津区,是河南省洛阳市市辖区。处河南省中西部,洛阳市北部,东与偃师相连,西与新安接壤,滔滔黄河穿城而过,巍巍邙山屹立境内。截至2021年,下辖4个街道、10个镇、272个行政村(社区),面积838.7平方公里。孟津区荣获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称号[1]。孟津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2],矿产资源主要有原煤、紫砂岩、砂岩、砂、粘土。2021年全年全区生产总值553.5亿元[3]。2022年年末,孟津区常住人口48.3万人[4]。5张截至2020年,孟津区共有普通高中5所,普通初中21所,小学63所,

  • 龙马负图寺

    龙马负图寺位于河南洛阳孟津区会盟镇雷河村,始建于东晋永和四年(348年),最初为纪念伏羲在此得“河图”而建,后因佛教传入更名为“浮图寺”(佛图澄为西域高僧)。唐代曾改称兴国寺,明代嘉靖年间最终定名“负图寺”。寺院主体为三进院结构,现存伏羲殿为明代建筑,后院三皇殿为1999 年新建,中轴线两侧分布文王殿、孔圣殿等。历史上,它长期作为佛道寺院,明清时期逐渐融入伏羲祭祀功能,现为无字碑刻的河图传说地,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

  • 河洛文化修自在光明

    为什么要学习河洛文化很多人对于河图洛书印象有两个一个是传统文化一个是功夫其实河洛文化何至于此它是天道系统,作用于人们的生活。所以也就包含人们生存,发展,延续。是可以在生活中各方面能应用的系统。这个假期,我主要带着孩子早起,练功,体会经典与河洛文化结合。孩子给我分享的也是一,对经典有了更深的领会,并能和河洛智慧融合在一起,体会到古人利用天地自然规律融合人创造的智慧。二,河洛功夫帮助他们不断修复身体。老大一直是湿耳,经常耳朵堵塞,严重的时候只能去医院清理。通过练功,耳朵内干燥了很多。前段时间去游泳回

  • 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整天听很多大师讲河洛文化对我们中华文化的影响,我相信大家对河洛是哪里都不是特别清楚,也可能经常听的云里雾里。我决定来做一个比较明确的描述。(河洛地区的核心区域,是洛阳所在的洛阳平原(或称伊洛平原)。洛阳平原,由洛河、伊河(洛河支流)下游冲积而成,主要包括今日洛阳市区、偃师区,也涉及孟津区、巩义、宜阳、新安等县(市)一部分。古代所称“中国”“天下之中”“中土”都指这一带)。众所周知,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是指起源于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核心区域文化,也是闽南文化、客家文

  • 了解河洛文化,读这些书

    “永怀河洛间,煌煌祖宗业。”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诗句,生动描述河洛文化在中华文化版图中的地位。河洛文化,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古代黄河与洛水交汇地方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中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主流,不仅奠定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而且塑造华夏儿女的心灵。河洛文化以河图洛书为标志,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性;以夏、商、周三代文化为主干,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性;以洛阳古都所凝聚的文化精华为核心,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性;以“河洛郎”南迁为途径,把这一优秀文化传播到海内外,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辐

  • 河洛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四)

    十是名人文化。河洛地区曾涌现过灿若群星的文化名人,他们的业绩和贡献,是中国、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十一是民俗文化。河洛地区曾长期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的民风民俗、节日庆典、婚丧嫁娶、衣食住行、游戏娱乐,都会产生表率作用,深远地影响着其他地区。同时这里也会吸取、容纳各地的风俗时尚。十二是姓氏文化。有研究者统计,在当今120个大姓中,全部或部分源于河洛文化圈(今河南省境)内的有97个,占80%以上。而97个姓中的大部分又源于河洛地区。十三是园林花卉及牡丹文化。“天下名园重洛阳。”商周时期,河

  • 河洛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文化(三)

    六是史官文化及史学。与河洛地区极其丰富多彩的历史相适应,这里诞生了我国的史官文化,也涌现出了众多著名的历史学家,产生了许多史学经典著作。范文澜说:“周朝重史不重巫……儒家所传经书,其原始部分大都是两周史官旧藏的典册。”(《中国通史》)陈昌远说:“由史官记其事,所以西周史官及其史学的兴起也当在洛邑,在中国史学上占有重要地位。”(《先秦河洛历史地理与河洛文化历史地位考察》)《尚书》中的许多篇章诞生于洛阳,司马迁在洛阳受命写《史记》,班氏兄妹在洛阳著《汉书》,陈寿在洛阳撰《三国志》,司马光在洛阳完成《资治通

共有4頁首頁上一頁1234下一頁尾頁
客服中心
電話
400-065-0201
- 问题咨詢
新浪微博
咨询问题,扫码咨詢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