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简体中文
    首页 >> 寻根祭祖 >>寻根祭祖 >> 寻根问祖应注意的基本事项
    详细内容

    寻根问祖应注意的基本事项

    20.png

      传统是什么?我想指的是从古时一代又一代传到现代的文化之统。这个“统”有种种形式的改变,但骨子里还是传下来的“统”,而且不是属于一个人一个人的。文化与自然界容易分别,但本身比较难界别。总的来说文化是人类基于自然界所创造的。人类文化的创造缺少不了信息的传递和记录,而文化由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那么最初信息的传递是语言,那么记录也应该是文字了,所以传统文化的根就应该存在于文献之中。文献有本地自己创造的,也有外来文献融合本地再创造的,我们应该从本土和外来两个方面的文献来寻传统之根。

    微信图片_20250203194905.jpg

          寻根祭祖是一种家族文化的传承,是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的表达。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故事如同被时光遗忘的尘埃,默默无闻;而有些则如璀璨的星辰,穿越时空的界限,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你是谁?你从哪来?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了你从哪里来。一个人不管漂泊多远,总是望不了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埋葬着他们的祖人。寻根情结,在世界各民族中都有,但唯独在中华民族,情特深义特重。


           “根”在汉语词典里有“事物的本源”的意思,我们把它理解为追本溯源。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丰富、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在努力找寻古老文化的根源。寻根问祖,是人的一种本性、一个情结、一份真情。有些人离乡多年,有些人在外地长大,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故乡……而故乡寻根游就是根据这些人的需求应运而生的。在某个时候会想起故乡那破败荒凉的老屋,充满童趣的院落,还有屹立在村口的柳树,每一个映像都能引起无数的回忆和惆怅。当故乡只会在你脑海里浮现时,就真的懂了什么是乡愁,就彻底明白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有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寻根问祖的过程,也是寻梦之旅。它不仅仅是寻找族谱,寻找族群,寻找先祖,寻找亲人,也是寻找家族之梦、民族之梦,更是一种家国情怀。或为过去繁盛的家族而骄傲,或为祖先的创业而感动,或为长途的迁徙而震撼,或为百折不回的壮举而崇仰,得到的是祖先创业不易、后人定当珍惜的结论,产生的是惟有勤勉才能生存、惟有奋斗才能兴业的省悟,激发的是不忘祖训、振兴民族的内生动力。水有源,树有根,血缘和宗族观念,需要代代传承。
    家族意识和孝悌观念,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亘古不变的价值观。心中有家才有国,小到家族,大到国家,正是宗族和血缘让人们的认同感、荣誉感凝聚在一起,不断的发展和壮大。也正是优良传统,让我们又一次得到培育和传承,既让在外的游子落叶归乡,又让传统文化加以熏陶,还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寻根文化,让一个城市赋有历史的力量,让孝悌美德擦亮了城市名片,它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需要我们多多培育,需要一代代相传。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们有着他自己祖宗的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人的习惯,这就是谱,只要有了谱书,凡与族人有关的人和事,谱上都有记载,比如,你要知道本族来由、远祖世系,可查本族由来。你要知道老、新派别,可查老新语录。你想给自己的子女取个好名字,你想了解本族先人在各个历史朝代的功绩和对社会的贡献,一套谱书在手,家族情况都有。  
    一个人,无论他漂泊有多远,总是忘不了他的家乡,因为那里有曾经养育他的亲人,那里埋葬有他的祖先。因此,家谱就是“根”的代名词,是中国人尊宗敬祖的一种信仰,是一种证明自己家族归属的身份证明,是一个人根本意义上的“身份证”。

           中华姓氏,源于上古,传续至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离合演化,人世翻覆,甚是繁杂。习惯上大家都会以字辈入手“寻根问祖”,但还是有很多支派没有保存下来族谱或者没有字辈,毕竟一个姓氏就是一个大家族,古往今来,迁播各地,枝繁叶茂……寻根问祖需要努力的方向,平时要养成收集资料的习惯,尽可能大量搜集资料,多多益善,没有一定的资料占有,谈不上什么研究;开阔视野,广开思路,多方面,多角度的考虑问题,在繁杂的历史资料中找到线索;要有吃苦和长期研究的思想准备。要想研究出一点成果,有时容易,有时需要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研究,是需要很大的代价和时间、精力的付出。研究出新的结果,就会又出现新的问题,越研究越有新的思路和方向。

           先祖迁居前居住地的确切记载(文字记载或口头流传)始迁祖的名、字、号、排行字号,始迁祖生卒年月及相关生平事迹,典故。(始迁祖的兄弟、父、祖父的名号和有无同族、同支); 属于什么支派,还有郡望、堂号、祠堂名、祠联;字派、排行字辈; 家族的迁徙史(如如迁徙年月,还有迁徙的故事传闻)。


           有族谱的查看族谱,一般族谱的记载最清楚。没有族谱的,查看祖坟墓碑文字 ,特别是始迁祖的墓碑,大都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没有族谱也没有碑记的,只能多问问族中老人,认真记录他们口述的祖居地名、村名、祖先名、字辈、故乡风物人情、故事传说等;尽可能的和老人交谈了解,并把这些珍贵的资料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保存。

          判断是否是同一人的标准:一是看年代是否相符;二是看事迹是否相符;三是看父辈、同辈、子侄辈世系是否相符。名人写序大多也只会询问你家族源流,然后照写,不会去考证其正确性,所以“名人谱序≠谱系正确”;而且跟被询问者的主张现代姓氏研究者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自称专家学者,现代人也喜欢用代距来评判一个家族的代数是否合理。其实代距只可用来参考,不是评判的标尺,用代距否定他人世系是不准确的,代距不是恒定的数值,是不确定的随机的,符合代距的不一定就是正确,代距只有18-20年的也不一定就是假的。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考虑古代的问题显然是不合适的。如果只是是兄弟间几个相同,其他的堂兄弟没有相同的,或者字辈不能连续几代相同的;那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只有谱中同代名中相同的字,并且延续好几代的才是字派,只是兄弟名字中相同的字不一定就是字派,这种情况非常常见;古代的很多人兄弟之间除谱名外,俗名、字也有采用相同的字的,这些字就不是字派,还有一些人,迁来好几代人了,几代祖先的名字都没有弄清楚,只能拿出自己、父亲、祖父的名字来寻亲,根本就没有任何可能寻找到同宗。

          寻根之旅永不停息,它让我们明白自己从何而来,也为我们指引着未来的方向。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我们都将怀着对老祖宗的敬意,继续探寻家族的根源,让这份传承在时间的长河中永流传。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寻根,不应该只是一时的热潮,而应成为我们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关注,由根知己,以古通今。就让中华民族的根基继续为我们提供精神文明的养分,让我们更加自信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微信图片_20250320120828.jpg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