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简体中文
    首页 >> 寻根祭祖 >>寻根祭祖 >> 中华文明12大祭祖圣地
    详细内容

    中华文明12大祭祖圣地

    20.png

    三皇五帝(版本众多,说法不一)

          中国历史悠久,何止五千年,三皇五帝至今,华夏先祖的陵墓,是中华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其中三皇之陵无存,但五帝古陵在神州大地保存完好。上古时代有三皇五帝,据《尚书大传》记载三皇:燧人氏(天皇)、伏羲氏(地皇)、神农氏(人皇)。据《史记》《大戴礼记》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古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祭拜祖先的习俗。祭祖是表达对先辈的敬畏,敬畏生命的轮回,血脉延续的认知,传承饮水思源的情怀。每年祭祖是生者对祖先哺育之恩的感念‌,寄托心灵的安放。祭祖是对家族的认同感,弘扬中华民族之孝道精神。通过庄重深沉的祭祖仪式,让家族成员共同缅怀祖先的功绩和品德,可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和归属感‌。祭祖是一种美德,人们以献花、焚香、敬酒等方式,抒发对先人之思念之情,亦传递着家族之信仰与价值观。

    微信图片_20250220150755.jpg


    一、中华文明五大祭祖圣地

    黄陵黄帝陵、株洲炎帝陵、天水伏羲庙、涉县娲皇宫、绍兴大禹庙。



    1、黄陵黄帝陵——国家黄帝祭典的主场

    位于陕西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之巅,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秦灵公三年(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为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历代王朝都在桥山举行国家大祭之地为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是《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号称“天下第一陵” ,又称““中华第一陵”。黄帝陵景区主要由轩辕庙和黄帝陵两大部分组成,轩辕庙在桥山山麓,黄帝陵建在桥山之巅。黄帝陵古柏群,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 ,共8万余株,千年以上3万余株 。“黄帝手植柏”距今五千余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 ,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和“世界柏树之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景区。

    桥山黄帝陵祭典:从西汉至清末,黄帝祭典成为定制,有完整的官(公)祭、民祭两种形式。一般公祭在清明节期间举行,民祭在重阳节期间举行,在中华三大祭祖中,黄帝陵祭典仪式最为隆重、规格最高、规模更宏大、民族认同感更强。2006年黄帝陵祭典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8月,黄帝陵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2、炎陵炎帝陵

    位于湖南株洲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始建于967年,历尽沧桑,屡毁屡建。炎帝陵景区总体规划保护面积102.5km²,陵寝核心保护区面积5km²,由祭祀区、拜谒区、缅怀区等三大功能区。炎帝陵文革被毁,1986年6月重修,1988年10月竣工,占地面积3836m²。炎帝陵殿按清皇宫建筑格局布置,共分四进,一进为午门,二进为行礼亭,三进为主殿,四进为墓碑亭,亭后为墓冢。主要建筑:炎帝陵殿、御碑园、皇山碑林、天使公馆、圣火台、神农大殿、朝觐广场、圣德林、福林、神农大桥、福桥、白鹭亭、崇德坊、鹿原陂、龙脑石、龙爪石、洗药池、“邑有圣陵”摩崖石刻、阙门、五谷柱、鹰鹿广场、永丰台、八卦广场、九鼎九簋等名胜古迹。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 葬于株洲市炎陵县的炎帝陵。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景区。

    炎帝祭典:炎帝陵祭祀源于黄帝,沿于秦,始兴于汉唐,盛于宋,定制于明清形成了严格规范和完备的传统规制。1、官方祭祀称之公祭或告祭,时间在清明和重阳节;主要有公祭大典、告祭典礼,其中又分迎宾仪式、引导仪式、祭典仪程、瞻仰仪式、开午门仪式、谒陵仪式和祭文碑揭碑仪式、签名仪式、捐赠仪式等等,祭祀仪程为序曲、敬香、敬花篮、敬供品、开午门、谒陵、揭碑、礼成等。2、民间祭祀以告祭为主,祭祀时间为每月的初一、十五以及各种节令、节庆。每逢炎帝生辰日(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祭祀炎帝,祈福求平安。2006年5月20日,“炎帝陵祭典”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天水伏羲庙

    位于甘肃天水市秦州区伏羲路,又名“太昊宫”,为人文始祖伏羲诞生地,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伏羲是汉文明创始人,他教佃渔,造工具,兴农耕,制嫁娶,正姓氏,造书契,通八卦,用文明的灯火引导人们走出了鸿蒙未启的混沌,结束了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伏羲“一画开天”,肇启了中华文明,被尊称为“人祖”“龙祖”。伏羲庙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积1.3万m²。始建于1483年,历经九次重修,是一座专门祭祀中华民族伟大的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的明清宗庙建筑群。伏羲庙临街而建,新老建筑76间。坐北朝南,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层层推进。沿纵轴线建筑依次排列: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等。世界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伏羲庙列“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称为“中华第一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

    太昊伏羲大典:著名的有天水伏羲大典和淮阳伏羲大典,天水伏羲庙每年6月21日于甘肃天水市伏羲广场举行伏羲大典,由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天水市人民政府承办。淮阳伏羲大典时间在二月二(龙抬头),淮阳是太昊伏羲氏定都和长眠之地,是中华姓氏文化、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4、涉县娲皇宫

    位于河南邯郸市涉县索堡镇中皇山上,始建于北齐时期,是神话传说中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故名娲皇宫。占地面积550亩,娲皇宫景区由服务区、补天园、补天湖、娲皇宫、补天谷五个园区组成。蜗皇宫三面环山,左青龙,右白虎,山体下面是漳河,山上古建筑135间,占地面积76万m²,分为山上、山下两个建筑群。娲皇宫主要有娲皇阁、梳妆楼、迎爽楼、钟楼、鼓楼、六角亭、山门、木牌坊、皮疡庙、水池房等建筑。山下有朝元官、停骖宫、广生宫、碑坊、八卦广场等组成。娲皇阁依崖壁而建,坐东面西,共分四层,歇山琉璃剪边顶建筑,一层为拜殿,二、三、四层分别为“清虚阁”、“造化阁”、“补天阁”。为我国建筑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的祀奉人类始祖女娲的古代建筑群。被誉为“华夏祖庙”,为全国祭祖圣地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景区。

    女娲公祭时间:传说农历三月十八为女娲生日,在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十八举行祭祀庙会,来自晋、冀、鲁、豫四省的人们都要前来补天广场朝拜女娲。民祭在农历三月十八,公祭在九月十五。女娲祭典还有甘肃秦安。2006年5月20日,女娲祭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绍兴大禹陵

    位于浙江绍兴市越城区会稽山脚下,古称禹穴,为大禹的葬地。大禹是上古时代的治水英雄,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开国之君,被后人尊为“立国之祖”。明太祖洪武年间,大禹陵即被钦定为全国该祭的36座王陵之一。大禹陵由禹陵、禹祠、禹庙三部分组成。1933年重建,占地面积40余亩,建筑面积2700m²,大禹陵以山为陵,坐东向西,卯山酉向,背负会稽山,面对亭山,前临禹池。禹祠位于大禹陵南侧,坐东朝西,由前殿、后殿、曲廊组成,中有天井分隔。入口为垂花门,后殿置有前后廊。祠内有“禹穴辩”碑,祠内有前殿、后殿、放生池、曲廊和禹井亭等建筑,是禹的第六代子孙无余所建。禹庙位于禹陵北侧,为历代帝王、官府和百姓祭祀大禹的地方。禹王庙坐北朝南,周以丹墙。是一组宫殿式建筑群,总体布局沿南北轴线展开,前低后高,左右对称,主要建筑物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岣嵝碑亭、棂星门、午门、拜厅、正殿,依山势逐渐上升,禹王庙之照壁与南墙相连。其中大禹铜像高21m,重118吨。景区内还有禹井、享殿、龙杠、碑廊等景点。大禹陵是中国唯一的祭祀大禹中心地,2006年大禹祭典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国家级三大祭典

    黄帝陵祭祖大典、孔子祭典(曲阜、衢州)、绍兴大禹祭典(同上)。



    6、新郑黄帝祭典(轩辕庙/轩辕祠)

    位于河南郑州新郑区北关轩辕丘旁的轩辕故里祠,新郑市区西南具茨山风后顶之巅的轩辕庙。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诞生于新郑北关、于三月三在熊国开国建都,肇造中华文明。祭典公拜和民拜两种形式并存,公拜是官方对黄帝的祭拜,由周至清,历代延续不绝。民间则流传“三月三,拜轩辕”的谣谚,据具茨山下长者回忆,每年农历三月初一到初六,山上拜祖先香火极盛,山下同时举行热烈隆重的庙会。现场继续保留大典的九项仪程,盛世礼炮、敬献花篮、净手上香、行施拜礼、恭读拜文、高唱颂歌、众志成城、祈福中华、天地人和。2008年新郑黄帝故里拜祖祭典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郑轩辕庙:位于河南郑州市新郑区北关及千户寨乡始祖山(具茨山)主峰顶上,始建于明朝,主要有正殿、东西配殿和前庭,为一组四合院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轩辕庙歇山式建筑,坐西向东,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约40m²。大殿全是青石板砌成,石墙、石架、石顶、石门、石窗,内供轩辕黄帝老年坐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新郑轩辕路,面积7万m²。轩辕故里祠,始建于汉代,1764年修葺,轩辕故里祠为清代建筑,祠内有供奉轩辕黄帝及其妃嫘祖、嫫母的塑像。祠前有轩辕桥、青石坊、指南车、日晷、汉阙等景观。整个景区以“中华民族之根”为主题,从北至南依次有:拜祖广场、黄帝故里祠、中华姓氏广场区,构成了“天、地、人”三大板块,还有轩辕丘、黄帝纪念馆、黄帝宝鼎坛等景观。国家AAAA级景区。

    黄帝祭典:唐代以后,祭祖活动升格为官方祭典,时间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主题为“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



    7、曲阜孔庙——中国规模最大

    位于曲阜市中心鼓楼西侧,又称“阙里至圣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历经15次大修扩建,公元1724年再次毁于雷火,历经6年修成。孔庙大部分是明、清两代的建筑群,占地327亩,南北长0.7km,是祭祀中国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孔庙呈长方形,共有九进院落,布局严谨,左右对称,沿南北中轴线展开依次: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十三御碑亭,从大圣门起,建筑分成三路:中路为大成门、杏坛、大成殿、寝殿、圣迹殿及两庑,分别是祭祀孔子以及先儒、先贤的场所;东路为崇圣门、诗礼堂、故井、鲁壁、崇圣词、家庙等;西路为启圣门、金丝堂、启圣王殿、寝殿等建筑。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孔庙。孔庙、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列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全世界建有3000余座孔庙,其中,礼制孔庙有2000余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景区。

    孔子祭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山东曲阜市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每年阴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时举行。祭孔的最重要议程是三献礼,主祭人要先整衣冠、洗手后才能到孔子香案前上香鞠躬,鞠躬作揖时男的要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女的要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所谓三献,分初献、亚献和终献。

    举办祭孔大典著名地:曲阜、衢州、郑州等地。

    祭典时间:一般从每年9月26日持续到10月10日,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庙(文庙)举行的祀典。2006年5月20日,山东省曲阜市申报的祭孔大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中华三大祭典

    黄帝陵祭典、妈祖祭典、祭孔大典(同上)



    8、河北涿鹿黄帝城

    位于河北涿鹿县矾山镇三堡村,亦称轩辕城,为历史上的涿鹿故城。据《史记·五帝本纪》所述黄帝邑于涿鹿之阿。 经过黄炎之战、 黄蚩之战后,又合符釜山, 统一华夏各族,建都城于涿鹿山下的平地之上,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都城。釜山合符,创造了中华民族共认的“龙”的图腾,第一次实现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大统一,开创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

    黄帝城文化旅游区有黄帝城遗址、黄帝泉、黄帝祠、轩辕湖、蚩尤寨、蚩尤泉、中华合符坛、中华三祖纪念堂等多处与黄帝相关的文化遗迹。每年举办的世界华人共祭中华三祖大典,共同祭拜黄帝、炎帝、蚩尤这三位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国家AAAA级景区。

    冀台同胞共祭中华三祖大典:涿鹿提出“炎黄蚩是共祖,各民族是一家”的“三祖文化”祭典,时间待定。


    9、湄洲妈祖庙

    位于莆田市湄洲岛,始建于987年,历代皇帝对妈祖进行了30多次的褒封,其爵位从“夫人” 、“妃”直至“天妃”、“天后”,并被人们尊称为“天上圣母”。现存建筑多为清代结构,五进仿宋建筑群,依山势而建,沿中轴线纵深长323m、宽99m、高差40m主庙道,由山门大牌坊、宫门、钟鼓楼、顺济殿、天后广场、正殿、灵慈殿、妈祖文化园组成,妈祖庙后的岩石上刻有“升天古迹”、“观澜”等石刻,在祖庙山顶有14m高的巨型妈祖石雕塑像。湄洲妈祖庙是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也是世界各地天后宫的祖庙,规格和地位最高,妈祖文化的起源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妈祖祭典:源于宋,后历经元、明、清,不断扩展充实的民俗活动,清康熙五十九年,妈祖祭祀便纳入春秋致祭,编入《祀典》,从民间祭祀上升为国家祀典。

    祭典时间:每年妈祖诞辰(农历三月廿三)、羽化升天日(九月初九)以及妈祖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时举行,还有根据进香团队要求临时举行的。祭典队伍分小、中、大型三种规模,人数分别为66人、168人、319人,有通赞、仪仗队、仪卫队、司礼生、舞生等,大型祭典增加乐生、歌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四、中华文明祭祖圣地

    淮阳太昊陵、宝鸡炎帝陵、盐亭嫘祖陵。



    10、周口太昊陵——天下第一陵

    位于周口市淮阳区羲皇故都风景名胜区,由太昊陵和龙湖风景区两大核心景区共同组成,其中龙湖为中国最大的环城湖(面积11km²)。太昊陵始建于春秋,完善于明清,历代帝王52次御祭。传说是“人祖”伏羲氏即太昊定都和长眠的地方,历来被称为“天下第一皇朝祖圣地”。占地875亩,分内城、外城、紫禁城三道皇城。太昊陵庙以先天八卦数理兴建,水龙环抱,坐北朝南,全陵有三殿、两楼、两廊、两坊、一台、一坛、一亭、一祠、一堂、一园、七观、十六门,是中国帝王陵庙中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沿中轴线上建筑依次:午朝门、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八卦坛、太昊伏羲陵墓、蓍草园等构成的主景区,以及附属景点:独秀园、碑林、西四观、岳忠武祠、同根园、博物馆等几部分组成。因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陵墓被誉为天下第一陵。中国十八大名陵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景区。

    祭典时间:每年农历二月二日至三月三日,伏羲大典在淮阳区太昊陵前的羲皇文化广场上举办朝祖进香祭典。2006年5月20日,太昊伏羲祭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1、宝鸡炎帝陵/炎帝祠

    位于陕西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地处神农镇的常羊山之上,为炎帝的陵寝,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主要场所。约5000-6000年前,炎帝,名石年,姜姓,号称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等;羊图腾;诞生于宝鸡渭水流域的姜水,传说在位约有140年(约公元前3216~前3077年),葬于湖南株洲市炎陵县的炎帝陵。宝鸡为姜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炎帝故里,是中国文化、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重要的起源地之一。

          宝鸡炎帝陵主要由陵前区、祭祀区、陵区三部分组成。  炎帝庙,大殿面阔5间,殿前为祭祀广场,广场两侧分别建有鼓亭和钟亭。穿过祭祀区,进入墓冢区。沿着陵道拾级而上,两边竖立百代帝王石像,总共16位,依历史顺序依次为:尧、舜、禹、启、夏桀、成汤、盘庚、纣王、周文王、周武王、周幽王、周平王、郑庄公、齐桓公、秦穆公、宋襄公等。

    祭典时间: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及清明节的炎帝祭日,海内外各界民众聚于炎帝陵及炎帝祠进行盛大的公祭仪式,共同拜祭人文初祖炎帝。   

    中国炎帝陵:湖南炎帝陵、湖北随州、陕西宝鸡、山西高平(炎帝行宫所在地)等。



    12、盐亭嫘祖陵——中华女祖第一陵

    位于绵阳盐亭县嫘祖镇(金鸡镇)青龙山,嫘祖陵坐北朝南,南大门广场区(9000m²),以山为陵,以墓为心,陵为八卦行,外露三方,内藏五方。以嫘祖湖为起点,牌楼平台直通祭拜台的是神道。神道全长400m,宽20m。设下平台、中平台和上平台。平台与平台之间分12组阶梯相通,象征每年12个月。各组阶梯依据农历每月天数设计梯步数,按“地支”顺序排列,并在每组梯步中雕刻十二生肖图案。神道两侧是56根图腾柱,象征中华56个民族。嫘祖陵是“中华女祖第一陵”,国家AAA级景区。

    嫘祖:为黄帝元妃,生两子,其后皆有天下,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她“首创种桑养蚕之张,抽丝编织之术、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被历代帝王尊为“先蚕”,民间历祀为“蚕神”、“行神”。嫘祖故里,有多种说法,还有河南西平县,湖北宜昌。

    祭典时间:每年清明节祭祖大典和农历九月十五是绵阳盐亭县传承千百年的民俗节日“酬蚕节”,主要有:祭祖仪式、恭读祭文、施拜礼等仪式。



    五、华夏祭典圣地

    黄帝祭典(浙江缙云轩辕大典、河南荆山黄帝陵)、河北新乐太昊伏羲祭典、炎帝祭典(湖北随州、山西高平)、临汾尧帝陵、宁远舜帝陵、韩城大禹祭典。



    1、缙云仙都黄帝祠宇

    位于浙江丽水缙云县仙都国家风景区,原名缙云堂,曾是轩辕黄帝三大行宫之一的三天子都所在地。为中国古代道教活动中心地之一。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和( 326-334 )年间,公元648地方官员奉旨扩建,改名“黄帝祠宇”,公元1065宋英宗下诏,赐改“黄帝祠宇”为“玉虚宫”。清末毁于战火,1998年缙云重建,黄帝祠宇按盛唐建筑风格建造,并恢复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黄帝祠宇坐东南朝西北,祠宇内设有前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形成、黄帝功德、铸鼎仙化、历代赞颂、寻根问祖、中华英杰、民族团结一统等八个部分,为全国最大的轩辕黄帝史迹展览馆。黄帝祠宇与陕西黄帝陵遥相呼应,形成“北陵南祠”的格局,号称“天下第一祠”的黄帝祠宇,是中国南方祭祀朝拜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主要场所。缙云为黄帝的一种官名,也是黄帝的别号。2011年,浙江缙云县申报的缙云轩辕祭典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仙都轩辕祭典:每年清明、重阳分别举行民祭和公祭轩辕黄帝活动。共有长号鸣天、击鼓撞钟、敬上高香、敬献花篮、敬献美酒、恭读祭文、行鞠躬礼、高唱颂歌、乐舞告祭等九项议程。



    2、灵宝荆山黄帝陵——中华文明祭祖圣地

    位于河南三门峡灵宝市阳平镇的黄帝铸鼎塬上,华夏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部落这一代繁衍生息的文化历史,汉武帝曾在此建鼎湖宫纪念黄帝。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在此立《轩辕黄帝铸鼎原碑铭并序》,为迄今国内发现的专为记述轩辕黄帝事迹的最早碑铭。古代文人墨客纷纷前来瞻仰,题诗作赋,发出过“樊萝来绝顶,瞻拜意何胜”的慨叹!1992年8月,灵宝市地方政府投资在原址上建设成了阁楼、大殿、山门、碑 廊、亭台等景点。陵高约6m,周长40余m,整体外形略呈方锥体。原陵前建成有鼎湖宫和黄帝庙,庙之南是黄帝铸鼎处——铸鼎原。

    祭典时间: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轩辕黄帝诞辰日)



    3、新乐伏羲台遗址

    位于河北石家庄新乐市何家庄村东,伏羲台,又称太昊台、伏羲庙。遗址总占地面积151875m²,为商、周、汉时期古遗址,又名野台、义台坞。遗址上下三层用当地夹沙好土罗叠堆集而成,总高度9.206m。遗址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六佐殿(元代建筑)、龙师殿、寝宫等。新乐曾是伏羲氏寓居地,有“羲皇圣里”之名。1994年修复东西配房、厢房等建筑。中轴线东西两侧建有华胥庙(俗称老娘殿)、雷公庙、东西朝房和钟鼓二亭。庙后还存有浴儿池、刺孩草、金水河等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昊伏羲祭典:古代伏羲祭祀分为御祭、官祭和民祭三种形式。大体可分迎献、初献、亚献、终献、傩、撤馔、送神等仪式。1985年后恢复伏羲庙祭典,1995年恢复公祭活动,正祭典日为农历三月十七至十九日,一祭三日,官祭主要有鸣礼炮、击鼓、鸣钟、乐舞告祭、供奉祭馔、恭读祭文、进奉高香、行祭拜礼等内容。民间祭祀仪式有迎神、祈求等。



    4、随州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

    位于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厉山镇,景区有神农牌坊、神农文化广场、炎帝神农纪念馆、神农碑、神农尝百草塑像、神农泉、神农洞、神农庙、功德殿、万法寺、龙凤日月旗杆、烈山湖水库、弯月湖等20余处人文和自然景观。炎帝神农大殿,坐北朝南,占地6600m²,高台圆柱直檐,秦汉风格,古朴庄重。景点的中轴线依次有:谒祖广场、圣火台、华夏始祖门、九拱桥、四牛石雕、照壁等建筑。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

    祭典时间:2009年起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举办“华人寻根节”活动。

    炎帝所处在新石器时代,关于炎帝的故里说法不一,主要有陕西宝鸡、湖南会同县连山、湖北随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等五大呼声最高,涉及到湖北、湖南、山东鄄城、河南、陕西、甘肃、河北、四川、山西等地,但在学术界陕西宝鸡认可度相对较高。


    5、高平炎帝陵

    位于山西晋城高平市庄里村,始建于元代,被当地人俗称为“皇坟”。炎帝因误食“百足虫”而中毒身亡,长眠于庄里村。‌炎帝陵内有发现最早的炎帝陵石碑,该碑刻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孟夏吉旦”,落款为“生员申道统立”。陵后的五谷庙原来建筑规模庞大,现仅存正殿五间,东西厢房十几间。高平羊头山是炎帝神农氏尝五谷之地,羊头山上的神农城、神农井、神农泉、五谷畦、耒耜洞等遗迹是炎帝生产生活过的地方,以炎帝行宫、神农庙、炎帝陵等为代表的陵、庙、祠、宫、城等30余座。2016年重建,占地面积600余亩,建筑面积1.2万m²,炎帝文化区,规模宏大,采用晋东南传统祭祀建筑手法和宋式建筑风格,主要建有牌坊、朝圣大道、天梯、炎帝广场、山门、功德殿、始祖殿、炎帝大殿、五谷殿、炎帝陵寝、碑亭、碑廊等建筑,两侧有钟鼓亭,大成殿、五谷殿、关圣殿、百草殿、农耕堂、医药堂、溯源堂、根源堂、聚贤堂、颂德堂、碑廊、炎帝寝陵等。国家AAAA景区。

    祭典时间:每年农历四月初八。



    6、尧帝陵

    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大阳镇,帝尧:姓伊,名放勋,为帝喾之子,帝挚之弟,黄帝的曾孙,13岁辅佐帝挚,受封于陶,15岁又封于唐,为唐侯,故号陶唐氏,16岁时即天子位,定都平阳(山西临汾),以火德王天下,病逝于菏泽市雷泽,安葬于鄄城谷林,被司马迁视为“最理想的君主”,为古代五帝之一。。尧帝陵,占地面积1.35万m²,相传建于唐初,尧陵坐北朝南,布局严谨,背依古崖,面濒涝水,主要有影壁、山门、牌坊、献殿和碑亭等建筑。两侧建有厢房、耳房、献殿、古窑、看楼等附属建筑28间,现存碑碣石刻19通。碑亭背后就是尧帝的陵墓。赤龙壁高8m,宽29.5m。陵丘高50m,周300m,为三皇五帝陵墓最大,封土堆古柏葱茂,世称"神林"。中国尧帝陵遗址还有山东鄄城富春镇尧帝陵,菏泽牡丹区胡集镇。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祭典时间:待定。2019年农历四月廿八为尧帝诞辰,举行全球寻根盛典,2021年4月4日清明节,尧帝陵景区举行民间祭尧大典,公祭帝尧先祖。



    7、湖南宁远舜帝陵

    位于湖南永州市宁远县九嶷山瑶族乡,始建于夏朝,秦汉时移于玉王岩前,公元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翰林院编修雷燧祭舜,以舜源峰的雄伟气势为陵山,将陵、庙合一。几经兴废,1935年毁于大火,1992年大规模修复,2000年竣工,舜帝陵恢复了清雍正年间的规模。总面积600多亩,建设面积3000多m²,依山而建,气势雄浑,被尊为“华夏第一圣陵”。舜帝陵分为公园、陵庙和碑林三个部分。舜帝陵庙为前后两重院落,五进建筑。分成两个自然院落,11个单体建筑,三面筑宫墙。从宫墙内由北至南,沿中轴线上有山门、午门、拜殿、正殿、寝殿,两侧有祭碑房、厢房、钟鼓楼。宫墙外建有神道(长200m)、金水桥、华表等。其中主体建筑正殿为重檐殿顶,殿宽36.6m,进深18.8m,檐设双重斗拱,顶覆黄色琉璃,正殿内有舜帝铜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远公祭时间:每三年一次,农历八月十二。2011年5月23日,舜帝祭典被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运城盐湖区舜帝陵:舜,姚姓,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帝。舜帝陵庙,始建于738年,1816年重建,占地300亩,由外城、陵园和皇城组成。舜帝陵景区,占地1778亩,主要包括舜帝陵庙、舜帝公园和博物馆三大部分。国家AAAA级景区。

    公祭时间:重阳节。



    8、韩城大禹庙

    位于韩城市苏东乡周原村,原名大夏禹王庙,简称“大禹庙”。相传在唐尧虞舜时,禹在治水期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敢入,为纪念夏禹而修建了大禹庙。始建于1301年,1579年重建,1998年维修并修建了道路、照壁、大门。大禹庙为二进式院落式建筑,占地6500m²,主要有献殿、寝殿、西厢房等建筑。献殿、寝殿均为元代建筑。献殿面阔为明三暗五、进深四架椽,单檐硬山顶。寝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单檐悬山顶,寝殿里44尊泥彩塑像,168幅花鸟人物藻井画及两幅壁画;西厢房为清代修建,二层,单檐歇山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景区。

          禹(生卒年不详),姒姓,夏后氏,名文命,作为中国第一朝代夏朝的第一位君王,后人称为“夏禹”,成为上古时代传说时代与伏羲、黄帝比肩的贤圣帝王。大禹为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后代, 鲧的儿子,母为有莘氏之女修己。大禹出生在汶川,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四川为了纪念大禹治水有功,各地建有禹王庙等,汶川禹王庙、北川禹王楼、都江堰的禹王庙、中江县的禹王宫、达州的禹王庙。其他大禹庙:浙江绍兴会稽山、陕西河津市龙门、汶川禹王庙、登封大禹庙。



    六、中华文明16大祭祖圣地

    1、陕西黄陵公祭轩辕黄帝大典(清明节),被誉为“天下第一陵”。

    2、湖南炎帝陵世界华人华侨炎帝陵祭祖大典(重阳节)

    3、曲阜孔庙全球祭孔大典(中秋节)

    4、河北涉县娲皇宫女娲祭典(每年三月初一至十八)。

    5、甘肃天水伏羲庙公祭伏羲大典(每年6月)

    6、河南新郑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三月三)

    7、浙江绍兴大禹陵国祭典礼(每年谷雨)

    8、湖北随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四月廿六)

    9、山西临汾洪洞大槐树“中元节祭祖大典”(七月半)

    10、福建宁化石壁村世界客家祭祖大典(九月初五)

    11、湖南宁远舜帝祭典(时间不定)

    12、河南周口淮阳太昊伏羲祭典(二月二-三月三)

    13、河北涿鹿县冀台同胞共祭中华三祖大典(时间不定)

    14、河南开封翰园春节祭祖大庙会(每年正月)

    15、河南鹿邑老子祭典

    16、内蒙古鄂尔多斯成吉思汗祭典



    七、中国13大寻根祭祖基地

          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洪洞大槐树移民是从北宋末年宋室南迁开始,到明朝洪武、永乐形成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叶。从明洪武元年(1368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的50年期间,先后从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遍布河南、山东、河北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份,涉及1230个姓氏。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如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洪洞(tóng)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汾河生态区”和“根祖文化广场”五大主题区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6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解手”一词就出自大槐树移民。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AAAAA级景区。

    祭典时间:每年七月十五(七月半)



    1、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

    2、江西鄱阳瓦屑坝——北有山西大槐树,南有江西瓦屑坝。

    3、湖北麻城孝感乡——要问祖籍在何方?湖广麻城孝感乡。

    4、河南固始九华山——中原第一侨乡

    5、广东南雄珠玑巷——七百年前桑梓乡,后人世代不相忘。

    6、福建宁化石壁村——客家祖居地,宁化石壁村。

    7、山东兖州枣林庄

    8、苏州阊门外

    9、河北滦平小兴州

    10、河南滑县白马城

    11、江苏南京白马街

    12、福建上杭瓦子街(珠玑巷)

    13、福建莆田珠玑巷


         《中国12大祭祖圣地》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文章,还有很多中华文明祭祖圣地未入选,中华文明主要是炎黄二帝,黄帝有:山东寿丘、湖南长沙、延安子长市高柏山黄帝陵、甘肃正宁县子午岭黄帝陵‌、北京平谷区山东庄镇、山西曲沃县桥山黄帝陵‌、富平黄帝祠、山东台儿庄张山子镇、河南淇县轩辕坟;炎帝有:河南省商丘市的炎帝朱襄陵、河南柘城‌炎帝故里、湖南怀化会同县炎帝故里、菏泽鄄城羊里水炎帝故里;菏泽市牡丹区旅游景区中华祖源景区,包含伏羲陵庙、帝尧陵、尧母庆都陵、姚墟遗址、成阳故城、雷泽寺等部分。


    微信图片_20250320120828.jpg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