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简体中文
    首页 >> 传统文化 >>易学文化 >> 《易经》64卦原文第1卦 | 乾卦逐句翻译
    详细内容

    《易经》64卦原文第1卦 | 乾卦逐句翻译

    20.png

    乾卦第一

    微信图片_20240227190619.jpg

    【原文】

    ䷀ 乾:元、亨、利、贞。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

    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有利,贞正坚固。

    《彖传》说:伟大啊,开创万物的(春天)阳气!万物依靠它开始产生,它统领着大自然。(夏天)云朵飘行、霖雨降落,各类事物流布成形。光辉灿烂的太阳反复运转(带来秋天),《乾》卦六爻按不同的时位组合而有所成,就像阳气按时乘着六条巨龙驾驭大自然。大自然的运行变化(迎来冬天),万物各自静定精神,保全太和元气,以利于守持正固(等待来年生长)。阳气周流不息,又开始重新萌生万物,天下万方都和美顺昌。

    《象传》说:天的运行刚强劲健,君子因此不停地自我奋发图强。


    【原文】

    初九,潜龙勿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译文】

    初九,巨龙潜伏水中,暂不施展才用。

    《象传》说:“巨龙潜伏水中,暂不施展才用”,说明阳气初生居位低下。

    初九爻辞说“巨龙潜伏水中,暂不施展才用”,讲什么意思呢?孔子指出:“这是譬喻有龙一样品德而隐居的人。他不被污浊的世俗改变节操,不迷恋于成就功名;逃离这个世俗不感到苦闷,不为世人称许也不苦闷;称心的事付诸实施,不称心的事决不实行,具有坚定不可动摇的意志,这就是‘潜伏的巨龙’。”


    【原文】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译文】

    九二,巨龙出现田间,利于出现大人。

    《象传》说:巨龙出现田间”,说明美德昭著广施无涯。

    九二爻辞说“巨龙出现田间,利于出现大人”,讲什么意思呢?孔子指出:“这是譬喻有龙一样品德而立身中正的人。他的平凡言论说到做到,他的日常举动谨慎有节;防止邪恶的言行而保持诚挚,美好的行为伟大而不自夸,道德广博而能感化天下。《周易》说:‘巨龙出现田间,利于出现大人’,正是说明出现具备君主品德的贤人。”


    【原文】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译文】

    九三,君子整天健强振作不已,直到夜间还时时警惕慎行:这样,即使面临危险也免遭咎害。

    《象传》说:“整天健强振作”,说明反复行道不使偏差。

    九三爻辞说“君子整天健强振作,直到夜间还时时警惕慎行,这样即使面临危险也免遭咎害”,讲什么意思呢?孔子指出“这是譬喻君子要增进美德、营修功业。忠诚信实,就可以增进美德:修饰言辞出于诚挚的感情,就可以积蓄功业。知道进取的目标而努力实现它,这种人可以跟他商讨事物发展的征兆;知道终止的时刻而及时终止,这种人可以跟他共同保全事物发展的适宜状态。像这样就能居上位而不骄傲,处下位而不忧愁。所以能够恒久保持健强振作,随时警惕慎行,即使面临危险也就免遭咎害了。


    【原文】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译文】

    九四,或者腾跃上进,或者退处在渊,必无咎害。

    《象传》说:或腾跃上进,或退处在渊”,说明审时前进必无咎害。

    九四爻辞说“或腾跃上进,或退处在渊,必无咎害”,讲什么意思呢?孔子指出:“这是譬喻贤人的上升、下降是不一定的,并非出于邪念;他的进取、引退也是不一定的,并非脱离众人。君子增益道德、营修功业,是想抓住时机进取,所以‘必无咎害’。”


    【原文】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译文】

    九五,巨龙高飞上天,利于出现大人。

    《象传》说:“巨龙高飞上天”,说明大人奋起大展雄才。

    九五爻辞说“巨龙高飞上天,利于出现大人”,讲什么意思呢?孔子指出:“这是譬喻同类的声音互相感应,同样的气息互相求合;水向湿处流,火向干处烧;景云随着龙吟而出,谷风随着虎啸而生;圣人奋起治世而万物显明可见;依存于天的亲近于上,依存于地的亲近于下,各以类相从而发挥作用。


    【原文】

    上九,亢龙有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译文】

    上九,巨龙高飞穷极,终将有所悔恨。

    《象传》说:“巨龙高飞穷极,终将有所悔恨”,说明刚进过甚不久必衰。

    上九爻辞说“巨龙高飞穷极,终将有所悔恨”,讲什么意思呢?孔子指出:“这是譬喻某种人尊贵而没有实位,崇高而管不到百姓,贤明的人居下位而无人辅助他,所以一旦轻举妄动就将‘有所悔恨’”。


    【原文】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译文】

    用“九”数,出现一群巨龙,都不以首领自居,吉祥。

    《象传》说:用“九”数说明“天”的美德不自居首(刚去柔来)。


    【总论】

    《乾》卦作为《周易》六十四卦之首,以“天”为象征形象,揭示了“阳刚”元素、“强健”气质的本质作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孔颖达问道:“此既象天,何不谓之‘天’,而谓之‘乾’?”他自答说:天是“定体之名”,乾是“体用之称”,“天以健为用者,运行不息,应化无穷,此天自然之理。”(《正义》)事实上这是论及“象”与“意”的关系。

    从“象征”的角度分析,《乾》卦的喻旨,正是勉励人效法“天”的刚健精神,奋发向上;这也是《大象传》所极力推赞的:“君子以自强不息。”

    卦辞以“元,亨,利,贞”四言,高度概括“天”具有开创万物,并使之亨通、富利、正固这四方面“功德”,意在表明阳气是宇宙万物“资始”之本。

    但“阳刚”之气的自身发展,又有一定的规律,于是,六爻拟取“龙”作为“阳”的象征,从“潜龙”到“亢龙”,层层推进,形象地展示了阳气萌生、进长、盛壮乃至穷衰消亡的变化过程。其中九五“飞龙在天”,体现阳气至盛至美的情状;上九“亢龙有悔”,则披露物极必反、阳极生阴的哲理。《周易》的辩证哲学体系,在此铺下了第一块基石。

    要是进一步从“《易》者,象也”(《系辞下传》)这一特征细加考究,还可以发现,本卦的卦体取“天”为象,固是比喻;六爻的爻辞取“龙为象,也是比喻:大旨无非揭明“阳刚”的内在气质。朱熹说:《易》难看,不比他书。《易》说一个物,非真是一个物,如说‘龙’非真龙。”(《朱子语类》)

    这种假象寓意,广见于《周易》全书,是这部现存最古老的哲学著作所具备的重要特色。


    微信图片_20250320120828.jpg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