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简体中文
    首页 >> 传统文化 >>河洛文化 >> 洛阳孟津龙马负图寺 ——伏羲庙
    详细内容

    洛阳孟津龙马负图寺 ——伏羲庙

    20.png

       伏羲生于成纪(天水),画卦于孟津,葬于淮阳。天水和孟津都有伏羲庙,淮阳有伏羲陵。《周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尚书·顾命》孔安国传云:“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龙马从黄河中出来,伏羲得到龙马,受到龙马背上纹饰的启发,绘制八卦,一画开天,“龙马恰为天地用,河图先得圣人心”。

    微信图片_20241215185233.jpg

        宋代林希逸《龙马负图》诗云:“八卦将呈露,天宁秘此图。出因龙马负,瑞与凤麟殊。八尺非常种,千年有此驹。皇穹开易象,绿字见珍符。鸟迹文非比,龟畴数亦俱。”

        龙马出黄河的地方是洛阳孟津区会盟镇,孟津会盟镇,武王伐纣会盟八百诸侯如此,讨伐大军出发之前,遭到伯夷、叔齐阻拦,扣位武王的坐骑不让走,至今留下“扣马村”遗址。

        传说龙马龙翼而马身,于今留下两通古碑《龙马负图处》和《黄河故道》碑,建有“龙马负图寺”。《瑞应图》记载:“龙马者,神马也,河水之精。高八尺五寸,长颈,胳上有翼,旁有垂毛,鸣声九音,有明王则见。”《汉书·孔安国传》:“龙马者,天地之精,其为形也,马身而龙鳞,故谓之龙马,龙马赤纹绿色,高八尺五寸,类骆有翼,蹈水不没,圣人在位,负图出于孟河之中焉。”

      龙马负图寺在洛阳孟津会盟镇雷河村,始建于晋穆帝永和四年,来自西域的高僧佛图澄在龙马负图处建伏羲庙,取名“浮图寺”,永嘉时改“河图寺”,梁武帝改“龙马寺”,明嘉靖改“负图寺”。是河图出现地,也是中华易学的发源地,是祭祀“人文之祖”伏羲的场所。

        山门前正对一条长长的石桥,跨坐在黄河故道之上。山门形似城楼,下层拱门而上层门楼,歇山顶覆绿琉璃瓦,而檐下挂两块扁,正扁书 “龙马负图寺”,落款“己卯刘大钧敬书”,刘大钧为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另一扁书“伏羲庙”。拱门对联:“和八风以画八卦;分六位而正六宇。”《太平御览记载:“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山门左右两侧墙向外斜伸而呈八字形,墻嵌石刻书大字“人文始祖”、“河图之源”。伏羲以龙马背负图点,仰观天象,俯察法地,以其纹绘八卦,一画开天,阐天地之秘,立文字之祖。

        山门后左右立古碑“图河故道”、“龙马负图处”。

        山门后甬道上石雕龙马,高三米,出波踏浪。龙马之后殿宇,面阔三楹,歇山顶覆绿琉璃瓦,檐下扁书“伏羲殿”三字为徐北远题书,殿门对联一:“龙马负图蕴天机灵耀千古;羲皇画卦启人文功垂万代。”门对联二:“丰功伟绩千秋颂;河洛文化万代传。”殿内供伏羲坐像,树叶蔽体,手执蓍草。古人用蓍草算卦。背后“女娲宫”,塑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互缠形象。

        伏羲殿前左右偏殿,左为文王殿,右为孔子殿,孔子殿殿门对联:“解易撰十翼;释经述哲理。”周文王演绎伏羲八卦,称文王八卦、后天八卦,并作八八六十四卦,作卦辞。孔子读《易》,苇编三绝,对《易经》进行解读,作《十翼》亦称《易传》,《易经》《易传》合称《周易》。

        其后三皇殿,重檐庑顶二层楼,明七暗五。殿内供三皇,伏羲居中,左右炎帝、黄帝。大殿顶部绘六十四卦,中心金色北斗七星,两侧绘六龙、四金乌。金乌乃传说太阳中的三足神鸟,“金乌负日”。《易经》“乘六龙以御天”。四角书“元”、“亨”、“利、“贞”四字。

        河图即龙马负图,由白点(代表天,阳,单数)和黑点(代表地,阴,偶数)构成图像,即“天垂象”,从象见数(气数、命运),数的背后是气,气代表天地之间万物运行的力量。《易经》中的很多理念都是从河图、洛书中演绎出来的。孔子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到矣。”《河图歌》:“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一六在北,二七居南,三八居东,四九居西,五十居中。”蕴含了阴阳、天地,金木水火土五行,东西南北中五方的相生相剋。

        民国二十一年元月四日,蒋宋夫妇在陈继诚陪同下,游负图寺,题字“河图洛书”。不过我游览时没有看到蒋介石题字。


    微信图片_20250320120828.jpg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