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马负图寺,位于洛阳孟津会盟镇雷河村。寺院的北边就是黄河、南边紧邻邙山,而寺院就坐落在以前的“图河古道上”,也就是上古传说:“龙马负图”出现的地方!龙马负图寺景区 1、河图洛书传说: (孟津文旅代言) 相传在伏羲氏的时候,黄河里面跃出了一匹龙马,龙马的马背上背负“河图”。而伏羲氏就依照河图画出了“先天八卦”,也就是“万经之祖”《周易》的来源。 后来,到了大禹治水的时候,在洛河里面浮出了一只巨大的神龟,在神龟的背上背负着“洛书”。大禹根据对洛书的研究和阐述,就有了后来的《尚书》,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起源和源头。 (河图洛书) 当然关于“洛书”,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相传,伏羲山当年视察黄河岸边的时候,有一个马头龙身的神物跃出河面,他身上的毛色呈现出: “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的图形,而这就是河图。 而现在孟津的龙马负图寺,以前叫做:“伏羲庙”,它就是当年龙马出现的地方。 (龙马负图处) 不久,伏羲又来到了洛河岸边视察,当时有一只神龟从洛河深处爬上了岸边,并且神龟背上的数字排列出: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的图形,而这就是洛书。 (伏羲先天八卦) 今天在洛宁县长水村的村旁,就有两通“洛出书处”古碑。而据说,石碑这里就当年神龟出现的地方。 2、龙马负图寺: (龙马负图寺) 龙马负图寺,本名叫做:“伏羲庙”,始建于东晋永和四年(348年),距今已经有1677年的历史。 寺院最初是为了给当时的西域高僧:“佛图澄(cheng)”安置住所,而修建的。到了唐代的鳞德四年,改名叫做:“兴国寺”,紧接着又改叫:“龙马负图寺”。 (晋代高僧,佛图澄) 寺院经过历代的重修,在建国的时期仍然保留有大殿三间、还有大量的石记碑刻,以及佛教造像。而咱们现在所看到的寺院是在1998年,孟津县政府拨款重建的。并且在2000年,龙马负图寺被河南省公布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 3、寺院的建制: (寺院内景) 龙马负图寺,占地有45亩,东西宽度有120米,南北长246米,是一个前后三进制的院落: 一进是山门,有钟鼓楼; 二进是龙马石雕、先天后天八卦园、伏羲殿、文王殿、至圣殿; 三进是河图宫、洛书宫、展室、三皇殿。 (根在河洛) 4、寺院的规模: 现在咱们就来到了龙马负图寺的山门,这通石碑雕刻这苍劲的:“图河故道”、“龙马负图处”几个大字。 (图河故道) 这是一件唐代的珍品,以前是竖立在山门外的东西两侧的,直到1999年重修寺院的时候,才把石碑搬迁到了山门内部了。 图河,是一条黄河的小支流,之所以叫做:“图河”。就是因为龙马负图出现在这里,所以才叫图河。 过了山门之后,我们迎面就能看见这座龙马巨雕! (龙马雕塑) 雕塑高4米、长6米。雕塑是龙头马身,看起来桀骜不驯,线条雄浑、刚劲有力,是一件雕刻精品。 据说,有一位西汉时期经学的大家,叫做:“孔安国”。他说就在竖立雕塑的这个地方,就是当年伏羲的“画卦台”。但是到了1958年,咱们大搞水利的时候,才毁掉了画卦台,并把这里夷为平地。 (龙马原型) 看过雕塑之后,我们就来到了钟鼓楼。 钟鼓楼分列东西,高度有14米,是双层重檐建筑,整体朱门黄瓦,建筑精美。 在龙马雕塑的两侧,就是先天八卦园和后天八卦园。先天八卦也就是伏羲所画的八卦,后天八卦是周文王所画的八卦。 (先天八卦园)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羲皇殿”。 这是明代时期的建筑,面阔三间,整体式砖木建筑,是单檐歇山式建筑,挑角斗拱、绿瓦绿脊,也是经过数次的整修。在1992年孟津重修寺院的时候,也对这里进行了大量的修复。 (伏羲殿) 伏羲氏的雕塑,头上长角,手持太极八卦图、身披树叶、腰系兽皮,整体看上去栩栩如生。 1999年,孟津再次翻修寺院的时候,把散落在寺院周围的20多通石碑,全部都镶嵌在了羲皇殿的墙壁上,这样可以很多的保护文物,并且这里还保留了西汉时期经学家:“孔安国”的语录。 (女娲宫) 羲皇殿的左右配殿是:文王殿和孔圣殿。 三皇殿前台的台阶处,有一块巨大的浮雕。浮雕长4.55米、宽3米,上部是云天、下部是海水,在两边还雕塑攀龙附凤,中间是先天八卦图,全部采用的大型青石雕刻。 (三皇殿) 三皇殿,是一个“明七暗五”的建筑,是重檐庑殿顶形制。大殿高21米,东西长度有30米,南北宽16米。大殿里面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在里面供奉了伏羲、炎帝、黄帝三皇,伏羲居中。 (伏羲塑像) 大殿的藻井是根据《易经》“仰观象于天”的记载而绘制的。 (大禹像) 三皇殿的前面是河图洛书宫,这里还保存有洛阳易经学会会长:“蔡运章”的两篇纪念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