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简体中文
    首页 >> 传统文化 >>河洛文化 >> 根在河洛丨“河图”、“洛书”的传说与来源之谜
    详细内容

    根在河洛丨“河图”、“洛书”的传说与来源之谜

    20.png

    “河图”、“洛书”的传说

    河图与洛书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图案,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太极、阴阳、四象、五行、八卦、九宫等皆可追溯于此。
    微信图片_20250223114505.jpg
    关于河图、洛书的传说由来已久,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境内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周易·系辞》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个说法是古人对于华夏文明起源的根本观念,影响了一代代的华夏先民。西汉刘歆说:“虙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雒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伏羲仿照河图画出了八卦。大禹治水时,得到了洛书,根据洛书的指示,治理了山川。后来《尚书传》中进一步说道:“伏牺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意思就是伏羲氏时,龙马从黄河之中驮出了河图,而大禹的时代,神龟从洛河之中驮出了洛书。
    什么是龙马?在古人的观念之中,身材高大的骏马被称为龙马。《周礼》中说:“马八尺以上为龙。”身高八尺以上的马被称为龙马。不过,能从黄河之中负图而出的马,显然并非通常意义上身材高大的马。不过今天的我们实在无法想象古人心目中的龙马是什么样。
    关于河图所出之处,一般认为是在河南孟津会盟镇。如今孟津县会盟镇黄河岸边的龙马负图寺,据说就是当年龙马负图的所在。龙马负图寺相传始建于十六国后赵时期,如今的龙马负图寺中建筑,多为现代恢复的建筑。
    再来说神龟,在古人的观念之中,龟具有某种通灵的神性。“龟之言久,龟千岁而灵”。古人重视神龟有很悠久的历史。我们所知的龟甲最早的使用是在殷商时期,在殷墟发现的甲骨多为乌龟的腹甲,这些都是古人的占卜用具。秦汉以后,很少有用龟甲占卜的记录。至于驮出洛书的神龟到底长什么样子,如同孔颖达所云:“龟负洛书,经无其事。”早期的文献之中,并无其文,今天我们也无从想象。
    至于洛书出于何处,今天洛阳市的洛宁县宣称该县的长水镇西长水村附近的洛河滩地就是传说中的洛出书处。也有人认为,洛出书处应当在洛河与伊河的交汇处,或者是在伊洛河与黄河交汇处。传说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后人当然没人能够亲眼所见。
    关于“河图”、“洛书”来源的讨论
    从古籍中记载的有关河图、洛书的传说,以及后世学者的论述来看,河图洛书身上似乎带有相当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这种神秘主义风潮由来已久,其主要由先秦的道家、阴阳五行家、天文星占家、历学方术等各家汇合而成。
    作为传统文化中千古之谜的河图、洛书,围绕河图洛书的来源,后世大略有以下这些观点:
    来源于道家炼丹养生术。
    来源于对天河即银河星象的观测。
    来源于对古气候、方位的观测。
    来源于北斗斗柄指向及由此而产生的古代历法。
    洛书起源彗星的气体尾巴轨迹。
    河图数导源于《周易·系辞》“天地之数”,洛书亦导源于《周易》。
    以上诸说尚属一家之言,均未得到公认。经过一番考证,从我们粗浅的的认知出发,我们认为河图洛书就是一张被神秘数术化的上古星图而已。
    古人相信国家的权利是上天赋予的,天意决定着朝代君权的更迭,天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感应,上天通过一些具体的星象,向世人传达着各种信息,人们需要顺天而行。
    以道家的观点来说,宇宙有一个起点,这个起点在天地混沌未开之前,被称为太初或太极,古人进一步具体猜测这个起点的状态为“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在开天辟地之后,日月星辰才各自走上各自轨道。在满天繁星当中,以观测的角度来讲,有可作为观测标志的恒星、肉眼可见的五大行星以及日月,其中五大行星为肉眼可见,很受到星象观测的关注,五星运行周期是不同的,因此五行会聚于一起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古人猜想宇宙的起点状态时是“日月合璧,五星连珠”,因此古代占星家肯定的认为五星的会聚,天下必有改朝换代之类的大事发生。后来历史的巧合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对这一观点更是深信不疑,从文献中的记载来看,秦朝五星会聚之时也正是秦朝灭亡之时,这样一来占星学在汉以后便更加泛滥起来。在古代的神秘主义学术中,有学者将儒家的道德伦理与五行学说结合到了一起,创制了一种五德更替的历史观,后来星占家接受了这种学说,把五行与五星相配属。
    天人相应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和大众心理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影响巨大。人们对星星与天命之间的神秘联系,特别的关注,占星术成为了影响政治的重要手段,星占之中的“五星会聚”被认为是天命转移的征兆以及改朝换代的依据,因此“五星会聚”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星官把这种星象刻画在龟背玉版之上,这些昭示重大信息的龟背玉版很自然的也就被统治者秘藏供奉神化了。这些“龟背玉版”也就是河图、洛书的最初来源,同时也是河图、洛书一些神秘传说的原因,同时这也是河图、洛书没有公诸于世的主要原因。
    宋代道士陈抟公布的河图、洛书,很显然已经是经过方士们改造过的图式了。由于其本身的神秘主义色彩与传说,河图、洛书出世之后,便立即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对河图、洛书的阐释也是煞费苦心。如此一来先秦的道家思想、阴阳五行说、天文星占、历法以及易学等许多内容,都与河图洛书有了交集联系。
    “河图”、“洛书”的争议
    在文献记载方面,《周易·系辞》、《尚书》、《礼记》等一些古典文献中都有提及河图、洛书,但至于其图形为何?从现存的文献来看,至少宋以前还并无明确记载。河图真正的公诸于世,应该始自宋代道士陈抟,其首次将河图与洛书、先天图、太极图一起公诸于世,并由此而引出一场近千年的图书之争。信图书为古传者有之,疑之为后人伪作者亦有之,以图九书十者有之,以图十书九者亦有之。信之者与疑之者的千年论战,止于1977年,安徽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文物“太乙九宫占盘”,此图与《灵枢·九宫八风篇》首图完全一致,小圆盘的刻画则与洛书完全相符,由此可见洛书最迟于西汉已成型,从而结束了河洛的真伪之争。
    至于到底是图十书九还是图九书十,从易学的传承上来看,图十书九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并且图十书九说,乃是自汉以来的旧说,图九书十的说法应该是始自刘牧的《易数钩隐图》,刘牧图九书十之说在当时形成了很大的影响,但后世对刘牧图九书十之说的继承并不多见,因此对于河图的具体所指,本系列亦宗图十书九说。
    “河图”、“洛书”的具体图式
    河图由黑白两种点画构成,五白圈居中,十黑点包于五白圈之外,一白圈六黑点居图下,二黑点七圈点居图上,三白圈八黑点居左,四黑九白居右。其具体图式见下图。
    洛书同样黑白两种点画构成,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其中四方与中央为白圈,四隅为黑点。具体图式见下图
    “河图”与“洛书”的关系
    当然要去真正去搞明白河图里的一些内容,洛书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回避的,洛书往往与河图并举,传统上往往以河图为先天、为体,洛书则为后天、为标、为具体显像。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
    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图主全,敌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并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蔡沉:“河图体圆而用方,圣人以之而画卦;洛书体方而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并认为河图主象、洛书主数;河图主偶、洛书主奇;河图主静、洛书主动。清万年淳以图之方圆论河洛关系,认为:“河图外方而内圆”,“中十点作圆布”,“外四圈分布四方,为方形,十包五在内,仍然圆中藏方,方中藏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妙也。
    而十五居中,即洛书纵横皆十五之数,是又河图包裹洛书之象。河图点皆平铺,无两折,洛书亦然。”“洛书外圆而内方,圆者黑白共四十数,圆布精其外,包裹河图之象。”“河图已具洛书之体,洛书实有运用河图之妙,因将图书奇偶方圆交互表之以图。”近代杭辛斋认为:“河图为体而中有用,洛书为用而中有体。”“有以图书配八卦者,多拘执而不能悉当,其实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即先天,洛书即后天。”“故图与书,相互表里,不能分割。”还有人认为河图重“合”,具有奇偶相配、阴阳互抱、生成相依的特点;洛书重“分”,具有奇偶分离,生成异位的特点,两者一分一合,体现对立统一、盛衰动静的辩证关系。
    比较而言河图与四象五行方面的内容联系紧密,而洛书主要与八卦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这层意思上来讲,所谓医易同源也是有一些道理的。
    为何“河图”、“洛书”如此重要?
    在传统文化中,河图与洛书一起被认为蕴含了丰富的内容,甚至被看作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河图之所以有如此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一图式中蕴含了中国人对时空的独特认识。
    中国人对时空的认识可以总结为是一种“方位四时时空观”,中国人对世界的几乎所有的认识都是以此模型为基础而展开的。河图与洛书尤其是河图其实就是“方位四时时空观”在纸面上的完美展示,也就是说河图完全的继承了传统上的“方位四时时空观”,并且由于这一具体图式使得“方位四时时空观”这一相对抽象的观念变得具体而直观,这一独特的时空观也就能够得以稳定的传承。
    洛书与河图一样,其中同样蕴含了丰富的时空观方面的认识,在时空观方面洛书继承了河图时空统一的模式,但其对时空的分配刻画,却更为复杂一些,它在四正方的基础上加上了四隅形成八方,同时将四时细分为八节,八方八节与中央组成了一个九宫格,这一九宫格对后世影响影响可谓深远,应该说洛书九宫格就是秉承自河图的方位观而来,并且每一宫格中所配的数,与河图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分别而言,河图与四象五行方面的内容联系相对紧密直接一些,而洛书则主要与九宫、八卦有着更紧密的联系,也正因此,《黄帝内经》中,虽然河图与洛书的内容都有涉及以及应用,但在构建中医藏象等理论时,主要还是应用了河图五行,《内经》对于洛书九宫的应用,主要还是在历法方面,所以从这层意思上来讲,中医虽然不怎么谈八卦,但所谓医易同源还是是有一些道理的。
    由于河图洛书秉负了中国人对时空的认知,因此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内容都被复合到河图洛书上,河图洛书也就成了理解和阐释这些内容的重要工具。当然在运用河图洛书对相关理论进行阐释与解析之前,我们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1所谓“方位四时时空观”具体为何?2河图、洛书又是如何继承了所谓的“方位四时时空观”?


    微信图片_20250320120828.jpg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