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祈福 >>道家祈福 >> 初一十五,城隍祈福
詳細內容

初一十五,城隍祈福

20.png

何为城隍

微信图片_2025-08-03_095401_346.jpg

阴阳枢纽之神


城隍在道教宇宙观中,是「阴阳两界的司牧者」。《太上老君说城隍感应消灾集福妙经》称其「代天理物,剪恶除凶」,既掌管阳世城池的治安、灾害防御,又主司阴界亡魂的善恶裁决,形成「阴阳共治」的职能架构。这种定位与道教「天人合一」思想相契合,体现神灵对人间秩序的全面干预。

地方神祇层级顶端

道教将神灵分为「先天尊神」与「后天神祇」,城隍属后天神祇中的地方守护神。其地位高于土地神,依行政等级分为都城隍(正一品)、府城隍(正二品)、县城隍(正四品),形成与人间官僚体系对应的「阴官」系统。如热河都城隍由康熙十七子允礼担任,乾隆亲封其掌管大清疆域,成为地方神祇的最高代表。

道德监察的具象化

道教强调「举头三尺有神明」,城隍作为「鉴国司民」之神,通过《太上感应篇》「善恶有报」的教义,将抽象道德规范转化为具体的神灵监察机制。城隍庙常见的「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楹联,正是道教「心即神主」思想的直观表达。

城隍职能的道教法理依据

1

依据《文昌帝君阴骘文》「司命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的教义,城隍被赋予「赏善罚恶」的司法权。其神格中「十八真司」「百万神将」的配置,对应道教「天曹注禄籍,地府记罪愆」的二元审判体系。如《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城隍可「注生注死,增延福寿」,直接影响信徒的现世福报与来世轮回。


2

道教「济世利物」的宗旨在城隍信仰中体现为护国佑民的职能。《太清玉册》称城隍「握灵枢而阐玄化」,通过祈雨止涝、消弭瘟疫等神迹,维系地方风调雨顺。如上海城隍庙每年举行的慈航真人成道日醮会,即通过道教斋醮仪式祈求「甘露遍洒,护佑众善信福寿康宁」。


3

道教法印「城隍印」是城隍神权的具象载体。《道藏》记载,此印「可通冥府,摄召鬼神」,道士在禳灾法事中使用该印,象征代城隍行使职权。如谢太岁法会中,道长通过「发文上表」向城隍申奏信众诉求,体现道教「人神沟通」的科仪逻辑。

新兴城隍庙

从历史脉络看,新兴城隍信仰可追溯至明代。明洪武二年(1369年),知县程希灏将城隍庙迁至县治之东,确立其作为地方信仰核心的地位。清代《新兴县志》记载,每逢旱涝灾害,县令会斋戒沐浴,迎六祖惠能坐像至城隍庙与城隍并列供奉,延请僧道诵经祈愿,形成佛道融合的独特祭祀传统。

明清时期,县令率官员斋戒祈雨、止涝,通过道教斋醮仪式祈求城隍调节气候,维系风调雨顺。

古代官员上任前需斋戒宿庙,祈求城隍协助治理;民间通过「守爷」(轮流守护神像)、「贺寿」等仪式强化社区凝聚力。

每逢初一十五,新兴城隍庙将于庙内修斋设醮,启建祈福道场,为十方善信祈福,消灾解厄,欢迎十方善信参加法会,共沐神恩!


微信图片_20250320120828.jpg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