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道家 >> 传统文化 >>道家经典 >> 中秋将至,浅谈道教如何拜月
詳細內容

中秋将至,浅谈道教如何拜月

20.png

中秋起源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中秋节粥饮食。《礼记》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设香案,举行中秋节迎寒和祭月。唐宋时期,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文人士大夫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在唐玄宗时期道教盛行,而道教本就视铜镜为吉祥福寿的一种象征物,当时流行士民互相赠送月宫镜与菱花镜,月宫镜上的嫦娥、玉兔、蟾蜍、桂树等图案,蕴含了吉祥长寿之意,且均与道教所重视的长生成仙有关,并出现了许多有关玄宗游月宫的神话传说。

恭贺太阴星君月神娘娘圣诞

农历八月十五不仅仅是赏月、吃月饼、家人团圆的好日子,也是太阴星君月神娘娘,月下老人圣诞日,在此恭贺之!


太阴星君即为月神,全称“上清月府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皇君”、“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称“太阴元君孝道明王灵宝静明黄素天尊”。俗称太阴。又叫月光娘娘、太阴星主、月姑、月光菩萨等。中国民间也把太阴星君看成嫦蛾。古人对月亮的崇拜习俗,最早见于史料记载的是《尚书·尧典》,文称:日、月、星辰为天宗,岱、河、海为地宗;天宗,地宗合为六宗。

道教如何拜月?

中秋与道教信仰有关的信俗活动主要有拜月和祭土地神。


在古代道教很多宫观或各地百姓人家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作为中秋节俗的拜月活动大体形成于唐代,但秋夕礼月则是古之有之。秋夕礼月即是在秋分的晚上祭月。民间信仰以月为月神,称月神、月姑、月亮姑娘。农历八月十五为太阴圣诞。是月夜月升时,道教宫观要设坛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桃子、葡萄等供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状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或者排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崇拜太阴星君,在中国由来已久,在世界各国也是普遍现象,这是源于原始信仰中的天体崇拜。在黑夜中,月亮给人带来了光亮;月色朦胧,又会使人产生许多遐想,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因此产生,“嫦娥奔月”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个。传说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因射九日,得罪了天帝,把他们贬在人间,后来,后羿得了西王母的长生不老药,嫦娥偷吃后升天而去,住于月宫,就成了月神娘娘。《山海经》、《搜神记》等古籍中都记有此事。

此后,太阴星君就较普遍地为民间供奉。我国古代男女热恋时在月下盟誓定情,拜祷太阴星君,恋人也拜求太阴星君祈求和合团圆。


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也盛行拜月的风俗,如苗族就有“跳月”的活动,青年男女在“跳月”中,寻求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永结同心。关于月亮的神话由来已久。

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月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文中说帝俊之妻常羲生下了十二个月亮。其实更多的则是关于嫦娥(妲娥)、蟾蜍、白兔、吴刚、桂树的传说。《归藏》曰: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淮南子·览冥训》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妲娥(羿妻)窃之奔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又据《五经通义》说:“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除了蟾蜍外,又有一兔。据《拟天问》曰:“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可见月中月兔已为当时人们达成共识。后来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就曾吟道:“白兔捣药秋复春,妲娥孤栖与谁邻?”说妲娥与玉兔共栖于月中。

到了唐代,又有吴刚伐桂之说。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曰:“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于是月亮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为神仙境界,中有雄伟的月宫,美丽的嫦娥,可爱的白兔,高大的桂树,英俊的吴刚。后来道教吸收了这一信仰,将其与太阳、金星、木星、火星、土星等并为“十一曜”,称其神为"十一太曜星君" 。封月神为“月府素曜太阴皇君”,俗称“太阴星君”。


在中国民间,至今仍保存了八月十五(中秋节)拜月的风俗。一般以月饼、瓜果、豆腐作为供品,一些地方在祭拜时还要念《太阴经》和《太阳经》,以祈祷月神保佑全家兴旺平安。


民间拜月的方式很多,或者向月亮跪拜,或供月光神杩,还有以木雕月姑为偶像者,但都是把神像供(或挂)在月出的方向,设供案、摆供品,拜祭之。《帝京景物略》、《帝京岁时纪胜》、《梦粱录》等古籍均有拜月风俗的记载。至清代,拜月仍是一项国家祀典。


除祭拜月神信仰风俗外,还有祭祀土地神之举。土地,古称“社神”,为中国旧时信仰的村社守护神,即管理有限地面的神。《孝经纬》曰:“社者,土地之神。土地阔不可尽祭,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礼记·郊牺牲》亦曰:“地载万物,天垂万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教民美报焉”。春秋时即有祭祀土地神的仪式。祭祀土地神日期,称为“社日”。秦汉以后,社日一般分为春社和秋社。道教形成后,吸收民间信仰,列土地神于神仙谱系之中。其经书中,亦称太社神、土翁神、土母神等。而八月十五,正好是秋收之后,为谢神恩便祭祀土地之神,成为中秋节的活动内容之一。


微信图片_20250320120828.jpg

客服中心
電話
400-065-0201
- 问题咨詢
新浪微博
咨询问题,扫码咨詢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