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河洛文化
  • 河洛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文化(二)

    严文明先生更指出 :“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来说,最主要的是两极,即以西亚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为根基发展起来的西方文明和以东亚大两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为根基发展起来的东方文明。这是两个大的文明体系,它们是独立起源,在早期也基本上是自行发展的,只是到了西汉和罗马帝国时期才发生有重要意义的接触和交往。此后这两个文明体系本身的发展和相互关系,便构成了世界历史的主要内容。”(《东方文明的摇篮》)位于黄河中下游的河洛地区,是黄河文明的核心地区,是三皇五帝活动的中心地区。当时这里的河洛文化,包括

  • 河洛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文化(一)

    20 世纪 80年代,洛阳市学界提出了“河洛文化”这个命题。李学勤先生曾指出:“河洛文化研究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大题目,这个题目的提出可以说是这些年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的一个标志。”(《根在河洛·序》)河洛文化就是孕育、形成、发展、繁荣、传承于河洛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那么什么是“河洛地区”呢?河洛地区是指黄河和洛水相交汇处的这一广大地区。关于它的具体范围,一般的界定是,以洛阳为中心,西到潼关、华阴,东到郑州、开封,南到汝州、禹州,北到安阳、晋南。这种界定和朱绍侯先生的提法基本上是一致的。朱绍侯先生

  • 文房四宝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书工具。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 420-- 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文房四宝总是同文人士大夫的书斋生涯相关联,乃是文人雅士挥毫泼墨、行文作画必不可少的工具,古人有“笔砚精良,人生一乐”之说,精美的文房用具,在古代文人眼中,不只是实用的工具,更是精神上的良伴。没有哪一个民族的文化像中华民族的文化那样同自己的书具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没有哪一个民族的文人像中国古代的文人那样把自己

  • 传统服饰文化(值得收藏)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纤纤做细步,精妙世无双...袍之宽博、衫之飘逸、襦之雅致、袄之温暖、裙之翩跹、袴之便利……在中国文化中,不同的服饰形制承载着不同的功能与礼制,它们或以曲裾深衣的缠绕续写春秋礼乐,或以大唐襦裙的彩带舞动盛世华章,共同勾勒出中国古代服饰“辨等级、昭名分、彰礼仪”的时空画卷。在中国传统服饰中,主要有四大形制: 衣裳制、深衣制、裙裾制、袍服制。1.衣裳制:上衣下裳分开裁剪,是中国传统服饰中最古老的形制。上衣下裳2.深衣制:上衣下裳相连缝合,形成

  • 洛阳孟津,龙马负图寺讲解词

    龙马负图寺,位于洛阳孟津会盟镇雷河村。寺院的北边就是黄河、南边紧邻邙山,而寺院就坐落在以前的“图河古道上”,也就是上古传说:“龙马负图”出现的地方!龙马负图寺景区1、河图洛书传说:(孟津文旅代言)相传在伏羲氏的时候,黄河里面跃出了一匹龙马,龙马的马背上背负“河图”。而伏羲氏就依照河图画出了“先天八卦”,也就是“万经之祖”《周易》的来源。后来,到了大禹治水的时候,在洛河里面浮出了一只巨大的神龟,在神龟的背上背负着“洛书”。大禹根据对洛书的研究和阐述,就有了后来的《尚书》,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起源和源头

  • 伏羲画卦:龙马负图启文明

    一、龙马负图:文明源头的天启时刻据《周易·系辞》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伏羲于黄河之滨见龙马踏浪而出,其首似龙,身覆鳞甲,高八尺五寸,“赤文绿色,踏水不没”,背负黑白点阵图案(即河图)。西汉《尚书中候·握河记》详述伏羲“取法图文而画八卦”,《山海经》则称其结合星象、地理与鸟兽纹路,提炼出阴阳符号体系。值得注意的是,伏羲并非被动接收“神谕”,而是在震撼中保持理性观察——他将龙马图案与长期积累的自然现象记录对照,最终完成抽象转化。面对黄河跃出的龙马,伏羲没把它当祥瑞供奉,反而像科学家解剖数

  • 传统文化,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的精神锚点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被各种新鲜事物和信息包围,每天都在追逐着时代潮流。然而,在这日新月异的变迁中,传统文化似乎被一些人视为过时的符号,渐渐淡出大众视野。但当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会发现传统文化并非尘封的遗产,而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的精神锚点。为何今天我们仍需学习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来先人的智慧结晶,包含着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洞察。无论是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哲学,道家“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还是诗词歌赋中抒发的情感和审美,这些都不是简单的知识,而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在物质丰

  •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最好的补品

    现在人讲究养生,保温杯里泡枸杞、抽屉里囤着各种营养品,可有没有想过,打从咱记事起,就有一样“补品”陪着咱长大,比啥保健品都管用?那就是咱的中华传统文化。它不挑年龄、不用花钱,就藏在咱日常的吃喝拉撒、说话办事里,悄悄滋养着咱的精气神,一辈子都离不开。你回忆回忆小时候,是不是奶奶一边包粽子一边给你讲屈原的故事,说“吃粽子是为了记着咱中国人的骨气”;是不是过年贴春联时,爸爸教你念“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虽然那时候可能不懂啥意思,但就觉得这字里行间透着股喜庆劲儿;是不是犯错了,爷爷会说“做人

  • 中华传统文化:正念的力量

    清净心,如同内心的明镜,不染尘埃。它让我们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当我们学会将负面的念头转化为正向的念头时,我们的心灵就会变得更加明亮,更加通透。这种清净,不仅让我们自己受益,也能影响到周围的人,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正能量,从而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环境。 正向的念头像是心灵的阳光,能够驱散内心的阴霾,让我们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当我们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它让我们在逆境中学会成长,变得更加坚韧不拔。

  • 河洛文化:解码中华文明的“根与魂”

    在在中华文化浩瀚的星河中,河洛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原点,以黄河与洛水交汇处的中原腹地为圆心,辐射出绵延数千年的文明光芒。从夏商都城的夯土城墙到周公制礼作乐的典章制度,从《易经》的阴阳爻辞到龙门石窟的佛国造像,河洛文化为何能成为贯穿中华文明史的核心脉络?其影响力的密码,藏在历史层积的细节之中。一、文明原点:早期国家形态的诞生地距今3800年前,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宫殿建筑群里,绿松石龙形器在幽暗的火光中闪烁着神秘光泽。这处被认为是夏代都城的遗址,首次出现了“宫城—王城—郭城”的三重城市格局,青铜礼器作坊

  • 河洛文化:中式美学的哲学奠基与范式构建

    河洛文化:中式美学的哲学奠基与范式构建摘要:本文旨在系统深入地论证河洛文化作为中式美学思想体系之根源与核心的历史地位与理论价值。中式美学的独特气质并非单一艺术风格的集合,而是植根于一套成熟的宇宙观与哲学观。河洛文化,凭借其作为中华文明摇篮与三代礼乐文明核心的地理与历史优势,为这一体系的形成提供了最为根本的哲学基石、价值原则和意象母题。论文首先溯源于“河图洛书”传说与《周易》哲学,剖析其“天人合一”宇宙观如何奠定了中式美学追求内在秩序与和谐的总纲领;继而,详尽论述了由此衍生的“中和之美”、“意境之

  • 河洛文化(二):鹤鸣九皋:一座诗典山脉的历史回响生灵传奇

    鹤鸣九皋:一座诗典山脉的历史回响与生灵传奇“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中这十个字穿越三千年时光,将一座豫西山脉镌刻进中华文明的基因序列。九皋山——这座海拔仅930米却承载着神话、历史和诗篇的山峦,静卧于嵩县、伊川、汝阳三县交界处,如一只巨大的青鹤栖息在中原大地上。伊河如一条银练环绕山脚流淌,陆浑湖映照着它崔嵬的峰影,山势“状似飞鹤,巅高入云,山峦叠翠;断壁悬崖处,势如刀削”。当人们登顶远眺,龙门山、陆浑湖尽收眼底,春日杜鹃似火,秋日层林尽染,自然造化在此挥洒出令人屏息的画卷。图片提供:周明海(

  • 河洛文化(一):嵩县牛寨村——从商汤聘贤到明清望族的五千年传奇

    嵩县牛寨:从商汤聘贤到明清望族的五千年传奇嵩县牛寨:从商汤聘贤到明清望族的五千年传奇 伊河之水蜿蜒流过嵩县丘陵,在牛寨村畔形成一道温柔的河湾。三千多年前,一个改变中国历史的场景在此上演:商朝开国君主成汤踏过河岸的田野,目光急切地搜寻着一位隐士的身影。他最终只看到田间静立的耕牛,却不见牛的主人——那位后来辅佐他建立商朝的名相伊尹。商汤喟然长叹:“牛在,人不在!”这句充满遗憾的话,历经三千年时光流转,最终凝固成这片土地的名字:牛在→牛宅→牛寨。一、圣君贤相:牛寨传说的历史深意商初名臣伊尹的出身便充满

  • 《易经》河图洛书,一步一步学命理!

    一步一步学命理!今天学习命理数术离不开的知识“河图、洛书”要学“河图、洛书”就要先知道河洛文化。“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河”指的是“黄河”我相信这个大家都知道。“洛”指的“洛水”历史上“洛水”多指南洛河,其流域(河洛地区)是夏商周文明的核心区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详细记载了其流经巩义“洛汭”的清浊交汇奇观。;;现代洛水(又称洛河)主要分为两条河流:北洛河位于陕西省中部,发源于定边县,注入渭河;南洛河发源于陕西省渭南市,流经河南省西北部,在巩义市注入黄河。什么是“河洛文化”就是相

  • 河洛文化修自在光明

    为什么要学习河洛文化很多人对于河图洛书印象有两个一个是传统文化一个是功夫其实河洛文化何至于此它是天道系统,作用于人们的生活。所以也就包含人们生存,发展,延续。是可以在生活中各方面能应用的系统。这个假期,我主要带着孩子早起,练功,体会经典与河洛文化结合。孩子给我分享的也是一,对经典有了更深的领会,并能和河洛智慧融合在一起,体会到古人利用天地自然规律融合人创造的智慧。二,河洛功夫帮助他们不断修复身体。老大一直是湿耳,经常耳朵堵塞,严重的时候只能去医院清理。通过练功,耳朵内干燥了很多。前段时间去游泳回

  • 天机如何泄露:传统文化中的术数

    “天机”语出道家典籍,在《庄子》一书中多有提到,如“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至人知天机之不可易也,故捐聪明,弃知虑”。此时,“天机”意指自然大道赋予万物的天赋秉性。《淮南子·原道训》同样记载道:“则内有以通于天机,而不以贵贱、贫富、劳役失其志德者也。”这是道家崇尚自然的表现。后来“天机”一词慢慢衍化出“自然的机密”、“天命”、“天意”等为我们当今所了解的意思,其中包括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因为“天”本身就是中国哲学中具有最高象征意义的符号,“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果不认识“天

  • 中国非遗:传统文化中的惊鸿

    时间掺杂着一抹厚重裹挟着历史气息似是一场修行诉说岁月未逝繁花永存的韵味每一件成品的静谧感每一项艺术的惊艳感透过毫厘间的缝隙编织出一片通透与明净道不尽手艺人的情感与追求承载着匠人对传统手艺的眷恋非遗背景近年来,非遗不断“破圈”,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实现保护创新。一方面,非遗走进寻常百姓家,“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另一方面在,非遗与现代生活接轨,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非遗保护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辉相映的同时,让更多的人共享保护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论对于日常

  • 中华十大风景名胜,你去过几个?

    01📍万里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万里长城宛如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横跨中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之间。它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秦、汉、明等朝代的扩建和修缮,绵延数万里,是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站在长城之上,抚摸着古老的砖石,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坚韧。长城不仅是一道抵御外敌的军事防御工程,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与朝代更迭。01📍万里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万里长城宛如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横跨中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之间。它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秦、

  • 2025年风水万里行游记

    洛阳第一站洛阳歇脚,入住古都丽印酒店,酒店地处洛阳市区中心,对面是老城十字街洛邑古城,靠近南大街和西大街,与应天门相去也不远。晚餐结束我们相约去应天门看夜景。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的正南门,是当年皇家仪典的重要举办地,也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登基称帝的地方,见证过王朝的繁盛与威严。其建筑气势恢弘,是洛阳历史文化的直观呈现,承载千年历史底蕴,如同一部立体的史书,每一块砖石,每一处飞檐都在诉说往昔的风云变幻。应天门,盛世之巅,一眼千年。阙楼上的灯火,照亮了我们对历史文化的探索的赤诚心灵的角落,也照亮我们的西行

  • 《金刚经》里的这三句话,带走你的精神内耗

    整部《金刚经》有5000多个字,作为众经之首,确实让人敬畏,但同时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但仔细读来,你会发现,这5000多个字,其实是一直在解释同一个内容,这个内容就是“着相”这2个字。;1为什么《金刚经》要花这么多篇幅来解释这“着相”这2个字呢?因为“着相”这2个字太重要了,你能不能有所觉悟就看你能否理解好“着相”了。人因着相而成众生,众生因不再着相而悟如来境。所谓的觉悟最关键的就是不再着相。因不再着相而瞬间觉悟的人也有很多,禅宗讲究顿悟就是这个道理,并非只是个例,我们不能理解,只是因为我们境界没到而已

客服中心
電話
400-065-0201
- 问题咨詢
新浪微博
咨询问题,扫码咨詢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